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谈网络地图—专访搜狗地图事业部

【3sNews编者按】随着8月18日百度宣布正式推出新版地图,在线地图市场一时风起云涌。今天我们特别刊发《3S新闻周刊》No20高端访谈文章,共同分享有关网络地图的一些观点。

  【3sNews编者按】随着8月18日百度宣布正式推出新版地图,在线地图市场一时风起云涌。今天我们特别刊发《3S新闻周刊》No20高端访谈文章,共同分享有关网络地图的一些观点。

  最近一个对张朝阳的媒体采访中写道:“在技术和产品路线上的扎实经营”,让这位搜狐的创始人“迎来了创业以来最为轻松的时刻”。搜狐的产品战略不能不提搜狗,而搜狗不能不提搜狗地图,也就是四年前被收购的Go2map。

泰伯网

  搜狗地图“生命树”

  Go2map可以算是国内在线电子地图的鼻祖,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Go2map开创了诸多中国第一:第一家推出了网络地理应用系统中间件:Go2Map-MIP;第一家推出了地图服务系统应用程序接口(API);第一家推出了“电子地图租用”服务模式。在2005年4月被搜狐公司以1180万美元收购后,Go2map已经走过了4年。四年之后,搜狗地图有了怎样的变化,搜狗地图对自己的未来又有哪些期许,他们对目前在线地图市场的发展又有怎样的见解?本期“高端访谈”,我们专访了搜狐公司地图事业部总经理孔祥来、副总经理庞欣,听他们一起聊聊在线地图的那些事儿。

  《3S新闻周刊》:从Go2map到搜狗地图,现在四年过去了,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首先在技术上的变化是很多的。比如平台的选择,最初Go2map依赖国外商用软件平台,后来出于软件版权和数据效率上的考虑,尤其是数据效率,这个软件做企业级应用是不错的,但在互联网上更大并发访问时的应用效率就无法满足。后来,我们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地图切片”的模式。那时Google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国外同类厂商知名度比较高的是MapQuest,而他们用的也是动态显示模式。我们是在国内第一次尝试这种技术的,我们发现切片这种模式使数据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将地图渲染模式由动态显示模式完全转移到切片模式上。

  再说搜索。过去Go2map时代的搜索主要是依赖数据库的,一直用到Oracle9i,但我们发现数据库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它仍然不能满足互联网级别的应用。因此我们逐渐抛弃了这种方式而完全改用了自主研发的平台。当然,这部分技术得到了来自搜狗的很大支持,比如分词、海量数据处理、索引、数据抓取等。这也是搜狗地图区别于其他国内做垂直领域的地图厂商的区别。另外,比如公交、自驾功能上,我们这两年也是在反复改进算法,总之我们的原则就是不断改进方法和数据,使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

  从商业模式上说,目前我们有一些广告,但这种商业模式依旧比较传统,它对流量的要求很大,在线地图目前这种工具性的产品定位决定了它的流量不可能特别高,它不像新闻和搜索引擎,这些用户每天都会去关注,去使用。虽然广告也是一种盈利模式,但它是不足够的。我们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并入搜狐以后,很大的优势是我们不像原来那样有较大的生存压力,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考虑如何先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我们看到的是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并不急于去尝试更多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有的代理商看到了地图的一些商业模式,他们愿意在当地发展这种盈利模式,但我们现在只向他们收取很少的技术支持费,我们希望先扶持市场,看看这种商业模式是否行得通。

  此外,并入搜狐后,凭借搜狐的用户基础,搜狗地图具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但搜狐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推广渠道上的拓展,更多的是和应用的结合。比如搜狐房产,搜狐汽车,我们可以和垂直领域做深度整合。目前在行业里多数地图的应用流于表面, 是一种松的耦合,往往只是起点缀性的效果,或只能满足用户单方面的需求,对于用户其他很多需求都不能满足。为什么地图的使用人群跟互联网使用人群相比数量还很低呢?其实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地图相关,地图的应用是需要往深度挖掘的。

  问:搜狗地图的未来定位是什么?靠什么优势或者特色吸引面对众多选择的用户?

  答:我们希望能服务更广泛的人群。过去Go2map和Mapbar,Mapabc一样是一个中立的地图服务商,但现在搜狗地图是搜狗搜索引擎的一项服务,是搜狐的一个信息载体,它可以有更多的应用结合,能满足更多网民更多的需求。

  目前地图用户的主要需求还是以出行为目的,如果各家在线地图厂商仅挖掘这一点,最后拼的就只是数据。搜狗地图做的比较好的其中一点就是数据,我们的地图数据供应商四维图新每年有1~2次的更新。但互联网地图更新需求是很频繁的,需要一个更加快速的响应机制,于是我们和四维图新合作建立了一套网友更新机制。比如去年建立的苏通大桥、卢浦大桥等,网友向我们提供线索,然后我们去核实,并把信息反馈给数据提供商。这样以来,在每年1-2次的更新期间,我们还有其它新的数据补充进来。四维图新选择和我们合作,这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搜狐有大量的用户,这些用户会反馈大量重要的信息,这对数据提供商而言是一种和网民直接沟通的渠道,他们的数据采集工作会因此更有针对性。

  从用户的反馈来看,搜狗地图的多数用户认可的是公交和自驾。无论从技术角度,或是公交换乘模型的成熟度,我们认为搜狗地图目前在所有互联网地图里是最强的。最近我们也在北京地区推出了公交车站的标示,但在渲染方式上可能还需要改进。另外还有行车模拟,最近这一部分还会有加强,会有新的东西出来。我们一直在研究用户在地图操作上的行为,比如在去年,自驾的访问频率还是低于公交的,但在今年早些时候,自驾已经超过公交了,这种趋势已经确立。这本身也说明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改变。

  另外,目前我们也正在做路书,很快就会推出。这方面我们也研究过51ditu,同时也和搜狐汽车等多行业频道不断探讨用户的需求。搜狗地图路书的特色不仅在表现形式上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还会注重用户情感和体验的表达,将来也可能会和导航等客户端产品相结合。路书一定是一个互动的产品,是需要用户参与的产品,相信我们的路书推出时应该会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问:现在许多地图厂商都推出了实时交通,搜狗地图也有类似尝试,如何看待实时交通的应用?

  答:我们曾经分析过,但我们认为,实时交通的意义其实不如历史数据的意义大。在线地图的实时交通更多像一个噱头,一个炒作的题材。通过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比如门口这条路,无论在手机或互联网上看到的实时交通数据往往超过一半都是不准确的。明明畅通无阻但地图显示却是红色,或者情况相反。一些技术层的因素决定了数据的准确性,比如浮动采样车的分布,更新的周期,算法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当时,我们推出实时交通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因为它是一种新鲜的服务,用户可能会关注。但用户为什么要在网上看实时交通?我们也咨询过一些同行和合作伙伴,但所有做互联网实时交通的厂商都无法解答。

  事实上,在出门前先上网了解交通路况,然后以此规划自己行车路线的方式是不太容易想象的。也许在中等城市,像交通流量较稳定的城市会好一些,而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并不见得好用。在这些中等城市,以手机短信定制服务的方式可能会受到欢迎。比如每天早上发送一条实时交通信息,通知用户可以避开交通不好的路段;再者是突发事件的提示,比如某路段临时发生交通事故,等等。就是说作为有附加值的推送服务,变成用户主动行为反而不太能够行得通。

  问:搜狗地图为何会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组委指定的独家在线地图服务商?

  答:早在Go2map时代我们就向北京市提供地图服务,比如我们合作的“数字北京”项目,Go2map无论从技术品质或服务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检验。我们被搜狐收购以后这一点就更顺理成章了,因为搜狐承建了奥运官网。08年主打“科技奥运”,但从网站的建设来说,其他方面都是大同的,而在线地图却是一个突破。这是动态的互联网地图第一次在奥运网站上成功应用。

  问:在线地图厂商对企业收费标注,是“饮鸩止渴”还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答:企业标注从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是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被证明是成功的。肯定有企业愿意去标注,但它无法得到一个爆炸性的增长。Go2map从1999年就提出了这个模式,听上去是一个可以讲的通的故事,但实现起来很难。允许用户标注是未来互联网地图发展的必然,但目前在没有很好的解决标注准确性的问题下,实现用户自由标注是很难的,因为运营商需要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虽然一些地图厂商允许用户标注,比如Google通过邮寄验证地址的准确性,但是到现在为止更多的还是通过购买来获取POI数据,可见用户标注作为盈利模式是没有被证明是成功的。但未来这种模式是否会成为地图市场的一种甚至是很重要的一种盈利模式,目前还很难说。

  问:开放API是否会成为一种大势所趋的行业标准?

  答:在中国还没有几家地图网站的时候,Go2map已经开放API了。回过头来看,那时更多是起到了一种地图普及的作用。因为开放API后需要有一个团队来维护,而这个维护成本的代价是相当高的,很少有几家可以维持下去。现在我们除了一些合作,基本上没有对公众开放API了。

  目前其实大型门户都在自己做地图的应用,比如百度、网易等,这是一种趋势,即便是腾讯在某一天突然发布自己的地图,我们都不会感到吃惊。

  问:丁丁地图社区化应用的启发?

  答:丁丁地图的模式是可以借鉴的。丁丁实际上做的是本地化的服务,做的生活地图,这种模式很难在其他城市广泛的扩张。通过流量分析,可以看到丁丁地图上流量最大的一块还是公交换乘,可见多数用户还是把他当做是一个出行的工具。丁丁地图的成功可能更多靠的是口碑。现在很多大型网站也开始介入地图的领域,比如大众点评网也开始做生活地图了,这对丁丁地图也可能构成未来的威胁。

  问:3G的到来,对在线地图市场的契机在哪里?地图和互联网哪一个可能会成为手机用户的入口?

  答:搜狐一直没有放弃无线应用,但是3G目前还只停留在一个概念的阶段,它有许多现实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带宽的问题,资费的问题。好比LBS,当时我们是第一家在福建移动商用,并最早开始测试基于位置服务平台应用的,当时大家都很兴奋,但转眼快10年已经过去了,它的应用时代仍然没有到来。假如带宽、资费等问题都解决了,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地图未来的盈利模式会更加丰富。未来的理想状态可能是将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平移到手机上。

  至于入口的问题,其实手机只是用户进入互联网的渠道之一,PND也会是一种渠道。对车载导航(前装和后装)厂商来说,互联网也将是他们希望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车载导航市场肯定会有接近饱和的一天,或者说增长变得非常缓慢,大家都需要考虑转型。从现在中国汽车的增长速度来看,过若干年交通对汽车的容量会有限制,那时候不是说导航产品做的好就行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PND必须与互联网结合,通过在线去获得信息。而且手机在这方面的功能会变得越来越强,如果PND不是“活”的,它将逐渐被淘汰。

  问:如果预测一下,在线地图市场的“爆炸式”增长机会何时会到来?还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盈利点?

  答:这是业界所有的人都希望回答而都回答不了的问题。各公司都在寻求突破。地图是一种位置服务工具,基于位置还能推出什么服务?目前在业界,包括国外的公司似乎都没有找到突破的点。从功能品质上来说,各家厂商将会达到了一个同质化,大家只能拼深度应用,拼流量。

  3sNews网友提问:

  问:未来会推出PDA等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么?

  答:现在像北京移动的关爱通、搜狐在Wap中已经有了一些应用。在目前互联网地图对大众需求还没有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手机地图的应用性有它的制约。大家一直在探索有什么好的应用方式是会吸引大家的,比如移动位置交友,生活搜索,但这些的规模性和用户的接受度都还比较低,对信息的获取上还有待市场的考证。目前中国移动自己也在做基于位置的服务,如果他们推出对地图厂商的冲击会比较大,包括Google在内。因此,在商业模式不明朗的情况下,成为先烈的可能性比成功的可能性要大。

  问:国内高清晰影像数据能否更全更新?

  答:去年搜狗地图正式发布“搜狗卫星影像地图”服务,是国内第一个应用了最新数据的卫星图片的产品。在卫星影像数据方面我们是和北京天目创新公司在合作,这种合作是长期的,影像数据也逐步在更新。

  有人谈到影像功能是个“花瓶”,但实际上影像的作用不纯粹是为了好看,它实际上是地图数据一个很好的补充,特别在于偏远的,地图覆盖不到地方,影像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问:是否有计划做3D方面的应用?3D的盈利模式存在吗?

  答:我们熟知的做3D地图的厂商有E都市、都市圈等,3D的模式从视觉上来讲会好一些,但它的数据采集成本太高,周期也很长,更新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像E都市等虽然也做了很多城市,但却很难把一个城市进行全部覆盖,往往只是做城市的核心部分。他们和传统的地图厂商的定位是不同的,他们更像是一种偏重仿真城市的网站,某种意义上不是地图应用,他们和专业地图网站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可能往游戏和交友的方向发展反而更有机会,或者是政府应用。(记者/江寒)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蓬莱城市三维地图系统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