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多名院士专家探讨我国卫星数据定标技术发展

目前,我国气象、资源、海洋、环境减灾等系列遥感卫星已形成了系列化、业务化发展的态势,积累了多年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开发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8月8日,国产多系列遥感卫星历史数据再定标科学需求与关键技术高层论证会召开。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发展需求,谋划发展思路,希望各部门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周秀骥、陈桂林、李小文、吕达仁、郭华东、石广玉、周成虎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惠兴、李泽椿、许健民、丁一汇、徐祥德等参加论证并献言献策。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航天科技集团、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国家环保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气象局的代表与专家出席了会议。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出席会议,他对各位院士和专家参加会议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他们一如既往支持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工作。

  目前,我国气象、资源、海洋、环境减灾等系列遥感卫星已形成了系列化、业务化发展的态势,积累了多年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开发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遥感数据的精确定标是生成高精度定量遥感产品的基础。遥感卫星历史数据再定标是国际遥感卫星数据处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涉及全球高稳定自然目标的甄别、光学载荷自辐射模型的构建、仪器光谱响应的物理诊断以及扫描视场多尺度时空匹配等核心技术。专家们认为,该项研究工作具有极大技术挑战性,需要加强规划和顶层设计。

  我国遥感卫星应用部门长期从事遥感卫星辐射定标研究工作,具有遥感卫星辐射定标方面的丰富经验,具备开展遥感卫星历史数据再定标的工作基础。专家们指出,要做好该项工作需缜密组织科技人员从事专门的研究工作,以期及时跃上定量遥感应用新阶段。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