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来燕介绍说,2004年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
这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绕”“落”“回”。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实施绕月探测工程,首颗绕月卫星预计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实 现“绕”月探测;在成功实施绕月探测之后,进行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实现“落”月探测;在落月探测成功后,实施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孙来燕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要放眼世界,跟踪和掌握国际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综观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 国内的需求相比,与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先进航天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距。这需要我们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根本前提下,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 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相关
中国航天五大任务
据孙来燕介绍,中国未来航天有五大项任务。
一是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
二是实现绕月探测,2007年下半年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探测;在成功实施绕月探测之后,进行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实现“落”月探测;在落月探测成功后,实施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三是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将在天基、近空间、空基不同层次进行大气、陆地、海洋的综合观测,形成全天候、全天时、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能力,并可根据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高精度观测。
四是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自主研制并建成由12颗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 航系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由30多颗不同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授时和用户位置报告能力。
五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目前的9.5吨提高到25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5.2吨提高到14吨。
孙来燕说,这五大项任务称为“二二一工程”。
链接
人类探月活动成功率仅48%
孙来燕说,航天活动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并存。航天活动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很大的风险。美国六架航天飞机就有两架机毁人亡,人类月球探测的成功率仅为48%。
孙来燕说,航天活动荟萃着众多的科学成果和高新技术,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撑,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几亿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投入。例如,一架航天飞机轨道器的造价大约17亿美元(奋进号),每次飞行约5亿美元;哈勃太空望远镜仅制造和发射费就达15亿美元;而国际空间站建造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
但孙来燕指出,这个事业也具有很高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例,据统计,在航天领域每投入 1美元,得到的直接和间接回报大约为7—12美元。航天活动能够产生巨大的直接效益,但更重要的是,航天活动的“辐射效应”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产 生更加丰厚的回报。比如利用遥感卫星进行重大灾害预报,可减少巨额灾害损失,利用通信卫星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远程教育。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