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2014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201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Esri中国副总工程师陈非在接受3sNews的专访时从GIS平台服务的角度,谈及实现智慧城市信息共享协同的方式和方法。以下为采访的速记内容。
3sNews:作为Esri中国副总工程师,同时也代表着为数不多的业内女性地理信息开发者,先请您做下自我介绍。
陈非:我是武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毕业的时候找跟这个相关的工作还比较难,比较少。最开始我是在建设部信息中心下面,主要负责跟城市规划相关的一些业务开发,就是做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上的应用。
我周围做技术工作的当时确实不是很多,但是我觉得现在应该很多了。大概从1997年的时候从那个环境换到Esri中国公司,大概在这个行业也待了十几年了。
我觉得女性也有女性的一些特点,比如表达沟通能力可能会强一些,组织能力可能会强一些,也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能跟个人特点也有关系。我觉得我很适合做技术工作,也比较感兴趣。目前公司开发人员的男女比例是4:1左右,这个比值我认为未来还会持续的减少。
我这几年主要是在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和项目里面,也会有一些大的项目参与,看公司的一些项目情况,主要是负责大项目的项目咨询和前期整体搭建框架。
3sNews:请您结合您所负责的业务,谈谈GIS平台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陈非:在智慧城市的建设里面,前期有很多都是地理信息的,以它作为最直观的应用首先去搭建。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里面,应该说地理平台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都是相关的,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智慧城市当中我们希望能够有统一的管理方式,把这些分散的、零散的不同类型的,可能未来会带有地理位置大数据的信息,我们都希望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下管理起来,能够更好的利用。所以我觉得地理平台这种作用会越来越大,可以说是必不可少。
3sNews:智慧城市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讲求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效率协作。从GIS的角度如何促进这些事情?
陈非: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出现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变化,应对这些变化我们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GIS建设方案:寻找人人可用的平台,构建智能物联的信息环境,面向城市项目进行精细管理,打造跨部门的协同平台。
从原因上看,首先,人人可用的GIS平台,是相对原来专业化的GIS应用而言。现在实际上地理信息行业越来越普及,应用模式也比较丰富多样,它变成了我们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大众也可以用。
第二,构建智能物联的空间,我们以前仅是在GIS上面叠加地理信息,现在我们强调每个人都是传感器,智能手机也是传感器,有不同的传感设备,相当于一个众包的应用。所以地图在这里面除了底图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感知设备生成的信息进入到GIS平台中。
第三,面向项目的精细管理,以前我们提到的都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在提出来智慧城市当中我们要做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二者其实都是在把跟城市相关的方方面面信息都整合到这个平台当中。所以构建业务时,首先从单一的业务方面来推广,未来一定同时能支撑多个行业,最终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GIS平台将会起到这些业务信息的聚合作用。
第四,跨部门协同方面,以前我们都是单一部门的应用,只要关心某一个部门就行了。但是现在对于城市管理来说要跨部门,很多业务流程可能是跨多个部门的。另一方面,业务线之间不是隔离开的,一个业务线会对另外一个业务线产生数据方面的共享和应用。数据的跨部分协同共享,是当务之急。所以GIS需要从自身的服务特性出发,促成这种协同共享。
3sNews:目前来看,特别是政企用户,他们对于信息的共享开放似乎还是持保守态度,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又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陈非:政府和行业内部存在这种问题,他们会想原来我都是自己的业务线,不愿把我的业务线数据给你,所以互相之间也就有了都不愿意共享的问题。作为GIS平台服务的提供商,我们的角度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行业共享平台,打破这样一个问题。试想,你提供给别人的信息,同时被别人利用以后,别人也会回馈给你这种专业信息。
所以一方面,可能的确要共同培养一些分享的机制,另一方面,从我搭建的角度会力求做到让一些功能和界面体验来促进信息的共享,让这个分享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3sNews:天地图平台也是作为面向政、企、公众共同参与的一个基于位置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您作为其中一些地区的天地图平台搭建的负责人,怎样构建一套有机的信息交互体系?
陈非:我们自己负责开发的天地图包括陕西、辽宁、重庆等项目。天地图项目主要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它的目的实际上是转化测绘部门原来提供数据的方式,现在用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地理信息。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早期的建设里面主要是建设跟平台相关的部分,包括我们的数据怎样转换成服务,前期后台数据的处理,服务的发布。这个平台本身的建设主要还是在于信息服务的运维和管理,在前端包括一些在线地图应用的搭建,整个过程我们都是做过的。
后来我们在重庆和辽宁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尝试。即将基于群组的共享方式带入到天地图项目中,并提供一个在线地图的搭建环境。群组共享模式可以在用户之间把我的信息分享到一个组内,实现跨组之间进行共享,满足不同的应用环境去分享信息。比如我们开发了一个“我的地图”功能,可以基于底图数据创建一套新的地图数据,从而进行分享。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