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以“融合 开放 智能”为主题的2014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2014)在此拉开帷幕。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自2012年起开始举办,三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地理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盛会,与跨界融合、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6月12日下午的位置大数据专场中,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事业部技术总监李建军带来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本人审核,如有疏漏,请谅解并及时与3sNews联系)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交通领域大数据发展的应用和探讨。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世纪高通是专门从事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的一家公司。我们同大量的出租汽车公司,物流公司,定位数据进行合作。我们面向的客户包括全球主要车厂,另外我们针对政府。我们定位交通大数据,就是如何支持政府在交通领域的规划,包括红绿灯的调整等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方面进行业务的合作。
我们的线上平台服务了100多万辆私家车,主要的车型覆盖了大部分的进口车和合资车,包括丰田、日产、宝马、大众,奔驰等等。包括大家使用比较多的百度地图,腾讯地图、高德地图,这些信息都是由我们公司来提供的,我们是在幕后做相关数据的工作。
我们做的一款软件叫世纪高通APP,在APP的推广方面没有花太大的力气,我们在平台上活跃的用户将近50万,这些用户都是咱们平常的车主,用户本身的价值非常高。
下面我们说一下交通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发展。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业界一般的来分析,是机动车保有量跟咱们路网之间的关系,北京交通有一个报告说,从北京的车辆拥有量和道路里程比例来看,如果把车辆都放在路上都快摆不下了。恶劣天气也会对交通造成影响,一下大雨,交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还有重点区域,像学校、医院都是比较拥堵的。这些结果基本上都是通过我们大数据分析得来的结果。
行业数据,我们做交通离不开政府,政府的数据是两种局面,一方面你要使用这个数据,必须考虑到安全要素,包括交警的数据很难拿出来。但是我们交通处理是一分钟发布一次数据。另外还有一些来自于企业的数据,比如说我们报告交通拥堵事故,还有停车数据,交通数据本身具有量大,多源,异构的特点。
下面介绍一下世纪高通对于交通感知大数据的理解,对数据的挖掘来说,我认为大数据本身如果它产生的价值最大化,一定是离用户最近的数据。比如我们网购的数据,公交刷卡的数据,但是我们交通大数据由于一些数据受政府安全性的要求,没有开发到这个程度,因此大数据这块,所谓的数据是真金白银,现在来讲还是属于发展阶段。第二个特点,交通数据是无所不在的数据,它跟电商的数据或者其他数据不一样,它更多体现在时时性。因为交通信息变化非常快,比如我们通过交通流量,来引导控制路口红绿灯,一个周期是一分钟,你必须在一分钟内把引导的结果算出来。第三,积攒出来的数据。像我们平常数据,现在不同城市不一样,北京我们积累了7年的历史数据,量级也是非常非常庞大的。
我们可以通过接口,目录服务,以及数据推送来进行数据应用服务,大型互联网厂商他们有这个开发能力,我们给他们提供交通流量。但是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讲,他们对交通理解不够,但他有很强的APP开发能力,我们直接给他简易图形,我们移动端的版本,他可以把我们的成果嵌入到他的系统中去。
目前来讲我们大数据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40个城市,我们2008年借助奥运会开始了四个城市,以后每年逐步增加。我们基本上已经覆盖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开过电动车,大家患上了断电恐惧症。我们可以对他的电力损耗进行监测,保证你的车辆正常行驶。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这项技术在将来也是大有用途的。
我们传统意义上大家的理解是一旦交通拥堵,PM2.5应该上升,但是我们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恰恰是相反的,如果雾霾大,交通反而是比较畅通的。
交通出行人人都需要,交通信息更是如此,它在将来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趋势。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些,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下面跟我做交流,谢谢大家!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