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知名的导航公司Telenav正式宣布将其在iPhone上的应用程序Scout的地图数据供应商从TomTom更换为OpenStreetMap。Scout是一款广受好评关注于美国市场的导航应用程序。Telenav公司的欧洲市场是由Skobbler占据,后者是一款知名的基于OSM的导航应用,被Telenav公司于2014年1月收购。在2013年,Telenav聘请了Steve Coast——OSM的创始人,此前曾一直就职于微软公司。现在,让我们来探寻其中的原委。
Telenav 并不是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
将地图转向OSM,Telenav并不是先锋。许多知名公司采用了开源的地图平台,同时将谷歌地图置于一旁。在2012年,Foursquare就将谷歌地图更换为以OSM为支撑的MapBox,Craigslist网站用OSM进行公寓搜寻,甚至苹果公司也都转向了OSM数据。此外,美国本土的许多公司正在使用着OSM数据,而并不是选择全球或者当地数据供应商。
当然,事出有因。回溯到2012年,谷歌公司就为其API设定了使用限制,这在当时意味着第三方的应用程序连续三个月超过25,000的地图加载量,则这家公司/开发者必须要为超过免费额度之上的每1000地图加载量支付4美元。后来,该费用被调至0.50美元,但该举动显然开启了收费的趋势。
各大公司为何扭头转向OSM?
称得上好用的导航地图数据基本上都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显示要素(就是地图本身),二是地图中的操作性信息,就像速度限制、单行道这样的信息,三是用于按户访问的地址信息点。OSM精通于第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也表现不俗,只是在第三个要素上还有所欠缺。
问题在于,有一套精准的地址点信息,到底值多少钱?当使用不同的导航软件或者应用程序的时候,我们并不认为公司要为地理信息数据支付大笔费用。这笔钱流向了TomTom, Here以及当地的数据提供商。由于谷歌地图应用程序是免费使用的,导航公司的营收大幅削减,导航公司,因此它们正千方百计寻找削减支出的办法。
诚然,与TomTom, Here以及谷歌这些多年来斥资数十亿美元打造全球数据库的地图巨鳄相比,OSM还差了一大截,但是有目共睹的是,它也在逐步改善。
此乃战略性举措
谷歌每年花费1亿美元用于地图的更新工作,TomTom以及HERE地图同样也在更新地图上投入巨资。Telenav公司决定投资OSM,同时利用150万OSM用户团体的众包力量。一方面,此举将对OSM导航功能大有提升,另一方面,这也吸引了那些试图寻求一款代替谷歌地图导航的OSM用户们。
Telenav正押宝在OSM上,此举看上去很明智,同时也有些风险。毕竟,用户们习惯了他们的导航应用程序中的高质量数据以及精准的线路规划,Telenav能否也做到这一点呢?另一方面,如果Telenav公司认为地图数据的未来正是OSM,那么它将会在这场竞争中占据先机。(编译|龙薇)
原文来源:Should navigation companies move to OpenStreetMap like Telenav?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