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依托地理信息产业 浙江德清将造无人航拍机

2014年1月,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企业——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德清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依托当地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未来,更多的无人机将打上“德清制造”的记号。

  2014年1月,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企业——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德清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依托当地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未来,更多的无人机将打上“德清制造”的记号。

  2013年4月20日,由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无人机盘旋在四川芦山县重灾区太平镇的上空。

  第一批高分辨率航空影像被传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制出了太平镇震后无人机航拍影像图,分辨率达0.16米,为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地震局、四川省等相关部门指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这一切,距离芦山地震发生,仅过了数小时。

  今后,德清也能生产出一模一样的长航时无人机了。

  飞行数百公里远赴海岛航拍

  3月7日,德清科技园。“你看,这张图正是长航时无人机的杰作。”指着一幅永兴岛的影像图,浙江中测总经理廖明自豪地说。

  永兴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东部,属于海南省三沙市。中测无人机曾经多次飞赴永兴岛上空进行航拍。“我们采用了长航时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跨海飞行数百公里,成功获取了永兴岛及其周边岛屿0.1米的影像。”

  0.1米影像是个啥概念?“无人机在550米的高空上航拍,即便是0.1米大的物体,都能拍得像面对面看到的那么清晰。”

  事实上,中测无人机在2010年还航拍过舟山群岛的部分岛屿。两个地方收集来的航拍影像,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出版海岛立体影像图和系列地图提供了详尽的数据。

  震区塌方航拍图像一清二楚

  与航拍远洋海岛一样,在去年四川芦山地震救灾中,无人机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那次地震,无人机可派上了大用场。因为它不受地形限制,救灾人员短时间内无法到达的重灾区,无人机却能来去自如。”

  廖明说,地震发生后的几个小时,无人机就从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紧急起飞,去了重灾区,通过航拍传回的清晰影像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提供指挥依据。

  “我们可以对比灾前和灾后的影像图,看看哪里的村庄没了,哪里的山塌方了,由此来推断是否有人员受灾。”

  无人机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人机技术其实来自于我们总公司自主研发的地理信息应急移动监测平台。”廖明说,无人机正是从这个平台里“飞出来的”。

  地理信息应急移动监测平台到底是个啥?

  实际上,它是集成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系统、地面视频采集系统、遥感影像快速处理系统、卫星/3G网络数据远程传输系统等功能的一个大型服务器。

  廖明介绍说,这个平台的核心便是两架功能不同的无人机,测绘型无人机用于拍照,监测型无人机用于摄影。像测绘型无人机,最多续航时间有16个小时。

  “简单说来,无人机好比是一双眼睛,把它在空中看到的一切通过卫星一清二楚地送回到地面的操作平台上,操作人员可以立刻将影像打印出来,再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这项技术在国内遥遥领先。”

  据了解,浙江中测拥有浙江唯一一台装备了应急监测系统平台的监测车。一旦有需要,装有无人机的监测车就可以立即开往无人机最佳的起飞点。

  廖明表示,公司今后将在德清生产整个地理信息应急移动监测平台,其中就包含无人机。今后,公司还考虑将地理信息应急移动监测技术市场化,让普通百姓能够享受地理信息技术的成果。“也许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家今后或许可以用手机来监测家里电器的运行情况。”(王恩泉)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地图鄂军”如何搭上O2O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