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谷歌杀入军用领域 恐怖组织用谷歌地球突袭

面对如此严密的防线,如果事先未进行周密的侦察,是无法准确摸清营中各个军事要点的位置的。可是,在“谷歌地球”的图片上,这些要点清晰地显示着。

  美国防务技术网不久前报道,谷歌公司已收购了“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后者负责为美国防部研制货物运输型机器人,以及可搜索简易爆炸装置的新型全能机器人。

  谷歌官方称,此次收购由谷歌公司安卓业务部分负责,是其投资机器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这表明,财大气粗的谷歌在未来会有一个新投资方向——军用机器人。

  非同寻常的公司

  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曾对“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前沿性研究表示了高度认可,并授予该公司多项研发合同。

  至今为止,“波士顿动力”公司开发了多种新型军用机器人。例如,其为美军研发的“大狗”(Big Dog)式四足运输机器人,可在崎岖的地形条件下运送约400磅(约181千克)重的作战装备。这种机器人已被美海军陆战队正式命名为“步行小队支持系统”,并已进入下一步试验阶段。

  除“大狗”外,“波士顿动力”还在研制一种名为“猎豹”的四足高速机器人,其研制目标就是要让“猎豹”的步行速度超过人类,成为能够逃避人类追捕的战场机器人。

  在2012年3月7日的测试中,“猎豹”原型机以每小时29千米的速度,打破了有腿机器人的陆地步行速度纪录,成为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四足机器人。“波士顿动力”希望“猎豹”的最终时速能达到113千米。这或许意味着,众多科幻作品中的高速步行武装机甲,会在不久的未来出现。

  与美国军方关系不一般

  其实,谷歌涉及军事领域并非始自今日。早在2007年,谷歌就宣布开始为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NORAD)的“追踪圣诞老人”计划提供资助。这源自1955年的一个传统趣味活动:每年圣诞前夜,小孩子都可以拨打电话向NORAD询问圣诞老人离开北极后的行踪。

  从2007年12月24日开始,每年圣诞前夜,人们都可以通过登录“谷歌地球”来查看“圣诞老人”的飞行路线(以3D动画模型的方式呈现)。“路线”数据由北美防空预警系统的47个雷达站实时提供。这个看似充满趣味的合作项目,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谷歌在美国军方的较强影响力。

  谷歌与NORAD的合作只是“序曲”。2008年9月6日,“地球之眼”-1号(GeoEye-1)高分辨率商用成像卫星成功发射入轨。GeoEye-1的发射地点,即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范登堡空军基地通常只负责美国空军的一些重要航天器的秘密发射任务,从这里发射的民用或商用卫星屈指可数。

  可见,谷歌与军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甚至连发射卫星用的运载火箭上都印有谷歌的标志。尽管发射的卫星属于地球之眼公司(GeoEye),但真正将其推向商业化的正是谷歌。没有谷歌强大的财力支持以及大力推广,GeoEye-1或许也达不到后来的“轰动效应”。

  GeoEye-1卫星是当时图像分辨率和精度最高的商用成像卫星,黑白图像分辨率达到0.41米,彩色(多谱段)图像的分辨率达1.65米。这意味着GeoEye-1可以从距地面681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辨识地面上0.4米长的物体。人们能从卫星图片上识别出一个放置在棒球场里的盘子,或者数出某城市中某条街道内的下水道排水口个数。

  同时,该卫星能以3米的定位精度“精确定位”目标位置。这种性能在今天看来也十分了得。拥有如此高的识别精度,GeoEye-1的部分功能已可以媲美一些军用光学侦察卫星。关键是,谷歌拥有GeoEye-1的独家线上地图数据使用权。

  恐怖组织看上“谷歌地球”

  早在2007年7月,GeoEye-1发射前一年,美国科学家联盟就曾借助“谷歌地球”提供的卫星图片,发现了下潜中的中国海军核潜艇。

  不过,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对发达国家来说,“谷歌地球”提供的卫星图片军事用途并不大。因为,军用侦察卫星的分辨率可区分报纸头条。“谷歌地球”的图片(单指GeoEye-1运营前的图片)连马路中线都看不清,而且不是实时照片,因此“不存在泄密问题”。

  尽管如此,从保密角度看,谷歌还是犯了大忌。卫星照片分辨率在30米以下,就能显示军港、军事基地或战舰等大型目标,3米到7米的分辨率就能发现雷达以及经过伪装后的导弹发射井等小型目标。

  GeoEye-1这种分辨率在1米内的成像卫星提供的图片,更具军事参考价值。美国政府后来限制了该卫星的使用权限,只有政府机关才有权使用其最大分辨率成像功能。可是,“谷歌地球”能在互联网共享,这为其军事应用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基地”组织这类的恐怖组织。

  2007年初,驻伊拉克英军在巴士拉突袭了当地武装分子住所,缴获了一些已打印出来的“谷歌地球”卫星地图。图中详细标明了巴士拉英军驻地内的建筑物和易受攻击的区域。

  2012年9月14日,15名塔利班武装分子身穿美军军服,混进了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戒备森严的美英“堡垒营”基地,炸毁了6架美军AV-8B垂直起降攻击机、6个加油站,并击毙2名美军士兵。这是自2001年阿富汗反恐战争爆发以来,北约联军遭受塔利班袭击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英军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堡垒营”是一个位于沙漠中的军事基地,其四周由40公里长的围墙严密包裹,还设有多座机枪碉堡,每天都有士兵和无人机进行24小时陆空一体巡逻。面对如此严密的防线,如果事先未进行周密的侦察,是无法准确摸清营中各个军事要点的位置的。可是,在“谷歌地球”的图片上,这些要点清晰地显示着。通过一台能上网的笔记本电脑,这些信息很容易被恐怖分子掌握,更何况有组织的武装力量了。

  “谷歌量子实验室”的潜力

  2013年5月16日,谷歌宣布将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联手购入一台D-Wave量子计算机,并建立一个实验室,致力于借助量子计算推动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难题。

  传统计算机只使用1和0两种状态来记录数据和进行计算,而量子计算机可同时用多个不同的量子态,因此具有更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运算能力要比传统计算机快数千倍,被认为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方向。

  这台量子计算机由加拿大D-Wave系统公司制造,预计售价1500万美元,也是该公司售出的第二台商用量子计算机。此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军火公司之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曾于2011年购买了一台D-Wave量子计算机。

  研发新型兵器时需要运用量子计算机的大规模高速运算能力,特别是在计算弹道飞行参数或隐身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时。因此,洛-马公司购入量子计算机并不令人意外,但谷歌为何也要购入量子计算机呢?

  谷歌公司称,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可应用于“机器学习”领域。“机器学习”是一门人工智能学科。个性化搜索、面部语音识别等都要利用“机器学习”功能。而对NASA而言,量子计算机可应用于机器人技术、空间探索、空中交通管控等众多领域。

  可见,虽然谷歌名义上是与NASA共同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但NASA背后有美国空军的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的军用潜力也十分巨大。因此,谷歌此举或是在“未雨绸缪”,为今后涉足军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铺路。

  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并投资军用机器人实验室,同时建立量子计算机实验室研发人工智能,两者并非相互孤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美军最新式的军用战斗机器人上,会出现那个熟悉的绿色安卓机器人标志。届时,对于这些机器人的敌人来说,“小绿人”恐怕不会像现在这样友善了。(黄晋一)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