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智慧城市会是真的吗?

相信了IBM宣传的人们,你们真相信国外6万人,6平方公里的实践成果一下子推到从数十万到几百万人口的中国大小城市能取得“全面智慧”的神奇效果吗?他们,见过咱们这么多人么?

  我呆的地方是国内首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在这里赋予“智慧城市”的内涵已经远超过IBM最初提出的“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四项界定,而将其衍生扩展至十大“智慧领域”,领导重视、层层考核、规格不低。为了让大家了解“智慧城市”是什么,除了专门的“智慧城市常年展”外,这儿每年还都有一场“智慧城市博览会”让市民免费参观。

  这些都挺好,一切应用看起来真的很“智慧”,让大家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设备似乎马上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一直到国庆后的这场台风翩然而至之前!这场台风非常厉害,而且适逢天文大潮,结果,需要排水至东海的江河水位一度比城市内河还高,城区主要道路积水严重,完完全全是天灾,我现在都是这么认为。在这种“打脸”面前,我不再认同各种“智慧”电子政务建设之初的许诺了。说好的“数据共享、快速分析、辅助决策、应急管理”呢?嗯,需要干这些事情的人都被雨水堵在家里,没法上班。公安和城管部门通过短信告诉大家别出门,因为城市到处是积水,开车有风险。积水在什么片区?哪些道路不能通行?没人知道!“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成为一句空话,更惶及“激励创新、协同运作”。

  我当然不会认为“智慧城市”会解决包括天灾在内的一切城市问题,可是没有过硬的城市基础设施硬件,也许一切关于信息化的许诺都是渣!电都停了,机房都进水了,还有什么“智慧”可言。

  于是百无聊赖间,我开始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IBM提出这个概念的起点:迪比克市。网络上是这样描述的:“2009年1月,IBM正式向奥巴马政府提出‘智能星球’的概念,同年9月,艾奥瓦州迪比克市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它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包括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数字化并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进而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使迪比克市更适合居住和商业发展。”说的真好,来看看这座智慧城市有多大?答案是6万人!另外一个“智慧城市先驱”的城市西班牙桑坦德,据《让桑坦德告诉山西——听西班牙桑坦德市市长讲述“智慧城市”》一文介绍,“成千上万的传感器帮助提醒人们交通堵塞、调节城市花园的灌溉以及控制街灯的明暗”,来看看这座“未来的城市”的规模?18万人,试验区域6平方公里!

  喔,你们在中国就是一个镇或居委会规模好嘛!打着中西不对称的“City”的名号装什么大城市,忘了说一句,美国城市人口下限为2500人,丹麦更少,250人的社区都是“城市”!难以相信,也许真有一天,在中国的报纸上会出现一群200多号人的“智慧城市”经验供我们来学习!连在《罪恶之城》、《速度与激情》等影片中“大放异彩”的里约热内卢都能被IBM称为“智慧城市”,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学的呢?!

  那么,相信了IBM宣传的人们,你们真相信国外6万人,6平方公里的实践成果一下子推到从数十万到几百万人口的中国大小城市能取得“全面智慧”的神奇效果吗?他们,见过咱们这么多人么?(文丨蒋波涛)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