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中的一幕:
“起飞!”一声令下,多家公司的9架无人机发动起来。谁料,在恶劣天气下,多台无人机竟先后坠毁或“罢工”。千钧一发之时,只见一台无人机如矫健飞鸟般一冲而上,翱翔在青藏高原上空,最终满载数百张高清航拍图片凯旋,为救援指挥立下汗马功劳。这只“飞鸟”的主人,就是中关村一家高技术企业——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自汶川地震中获取到灾区第一张航拍图后,在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陕西安康泥石流等牵动国人的重大自然灾害现场,天下图的“飞鸟”就从未缺席过。每到此时,天下图董事长关鸿亮无论是否在现场,总习惯望着天空,仿佛注视着他们的“飞鸟”,目光中透着一种深沉的使命感和压力。
时光穿梭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日本。在东京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就读的关鸿亮也习惯远望。只不过是很享受地在美丽乡间拿着望远镜观察鸟儿的行为,研究鸟类的保护。可是鸟类的迁徙途径动辄上千公里,有些地方人类无法利用交通手段到达,关鸿亮灵机一动:何不将鸟身上装发报机的定位信息和卫星遥感技术结合起来研究,既准确又省力!这一首创让整个研究室对这位中国小伙啧啧称赞。从此,关鸿亮的研究脚步跨入了地理信息行业。
毕业后,关鸿亮顺利就职于日本最大的一家环境评价公司,脑子活的他又再次开发了利用地理信息和统计学方式判断鸟类活动的新手段,这个“独门秘籍”帮公司赚了不少钱,以至于他要离开时,还被要求签下技术保密协议。
之后,关鸿亮又在日本知名信息上市企业干了几年,对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产业有了全盘了解。近10年步步深入的学业和职业积累,让关鸿亮在2006年水到渠成地创办了天下图。
“当时国内做地理信息服务的企业有不少,但都很分散,专做航拍、制作、应用的某一个环节,缺少全产业链。”关鸿亮深刻意识到,全产业链必定是大势所趋,否则根本无法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理念让天下图在创建之初就拥有了稳固的根基和开阔的视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成立,天下图就不惜斥巨资连续3年引进数据处理能力居世界首位的设备——像素工厂。同时,他们用占销售收入7%以上的研发费用加快三维建模、GIS、无人机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让“全产业链”理念有了牢固的技术支撑。2011年,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站落户天下图,次年就获得了监测站单位考核第一。这背后的强力支撑就是他们自主研制的全新一代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它能把通讯不被破坏情况下从航拍到传回影像的反应时间由4天提速到12小时以内。
“我们要做地图领域的图书馆。”如今已是国家“”专家的关鸿亮道出了酝酿已久的梦想,“目前天下图的服务主要针对公共和特定行业领域,我们现在正积极向大众应用领域进军,让这个‘图书馆’为更多百姓服务。”今年7月,天下图与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开发的西安街景上线。只需轻点鼠标,古城西三环以内约1900千米的街景清晰呈现,仿佛亲临。
今年8月28日晚九点,关鸿亮发布了天下图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的微博。历经7年跋涉,天下图成为业内首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上市,以前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巨大的梦想,可如今已成为现实。这也说明,只要有梦想,并持之以恒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温和从容的关鸿亮笑得十分自信。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