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赵继成:天地图建设与服务

地理信息的应用有方方面面,天地图作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现在已经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3sNews讯 以“抱团 创新 机遇 梦想”为主题的201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9月15日在山东潍坊拉开帷幕。地理信息的应用有方方面面,天地图作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现在已经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司长赵继成作报告《天地图建设与服务》。

  以下为赵司长的报告文字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就“天地图”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天地图”的建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明确的要求,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讯技术的应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高技术成果转化和综合集成,建立国家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2010年李克强明确要求要加快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天地图”的建设,建立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测绘部门的神圣职责,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要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求。2010年提出了要建立统一的全国性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实现国家主要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网络互联。

  从中央到地方,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提到了一个紧迫的议事日程,我们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以谷歌地球为代表的国外商业公司大力发展地图服务,在领土主张方面往往会有违背我们国家主张的一些措施,同时有关地图还推出搜索敏感词的功能,对我们的互联网管理制度做出挑战。有一些我们专业的机构甚至政府的部门也在利用谷歌地球构建一些自己的业务应用,给我们国家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迫切的需要我们打造自己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还有就是服务人民生活的迫切需求,以导航定位、本地收缩、手机地图等为代表的位置服务也迅速的发展,迫切需要测绘部门能够以自己的优势提供低成本的开发环境,为支持企业,结合自身的业务这些资源的开发、开展更多的地理信息增值服务,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公众详实的地理信息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决定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以解决跨部门、跨地区、地理信息快速集成运用的服务,面临企业、政府、企业的问题。

  国家测绘局当初确定的“天地图”建设确定为“天字号工程”,一站式的服务,提供运营维护的机制,以满足我们政府、行业和公众对公共地理信息的需求,打造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的平台。

  “天地图”的总体构架是这样的,按照国家省市三个分布总结点和省市节点的分布,来解决为政府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和公众对地理信息服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主节点是负责平台总体调度,安全监控、资源管理与服务,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服务,负责区域氛围内的管理和应用,四级节点是为平台提供现实性比较强的大比例尺的信息资源,并且负责本区域数据的更新和应用工作。“天地图”的服务有三重模式,一个是门户网站,还有就是API的服务,还有就是手机地图的服务。

  2011年上弦以来,李克强视察工作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天地图”既是政府服务的公益性平台,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又是方便群众的服务平台,国家安全的保障平台,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方面,甚至是突破口,我觉得克强总理的指示正好给“天地图”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讲一下“天地图”建设的进展,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天地图”从2009年开始启动建设,2011年1月份正式上线,经过三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能够满足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及广大用户不断地需求。同时发布了2.0版,今年6月份又发布了2013版,今年5月份开通了政务版,8月份手机地图版也上线了。“天地图”经过这几年的建设聚合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包括国外的,国内的,与国内外同类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网站相比,“天地图”国内区域信息量和现势性具有绝对优势,国外区域信息正在逐步增加和丰富当中。

  目前的门户网站提供的是地图浏览、地名搜索、路径规划和地图工具四个方面的功能。API接口支持专业开发,可以利用API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快速的切入到用户的应用当中。手机地图目前调用起来还比较慢。

  省市节点全面铺开,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在全面建设当中,分布式的数据中心逐渐在形成,天津滨海新区的数据中心,上个礼拜五我们天津市的经信委和地理信息的地图师专门签署了建立国家地理信息的协议,相信落户天津以后,对“天地图”国家信息数据中心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克拉玛依有一个数据中心,今年准备完成13个数据中心的建设。

  通过这个可以看到国家、省、市节点的同构试点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数据融合,极大丰富“天地图”数据内容,支持深层次应用,通过软件同构极大地降低省、市节点建设与运维成本。

  “天地图”在应用方面,应该说“天地图”的发布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广泛的重视,还有国外一些主要的媒体,包括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等境外主流媒体说,中国推出“天地图”旨在与谷歌地球的卫星地图服务竞争,可能在谷歌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发展带来更多的阻力。用户访问总数超过5.4亿,单日访问峰值超过665万。

  “天地图”作为地理信息公共的服务平台,对宣示我们国家的主权也起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去年9月份,我们对钓鱼岛南海以及包括藏南地区都标志了我们的主张。

  “天地图”的建设有效聚合了全国数据资源,带动了全国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目前聚合了国家省市的基础测绘的信息,以及企业社会部门的专题信息,形成了天地图的公众版和政务版,同时“天地图”的建设与完善,为数字城市的应用以及地理国情的监测和发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平台。

  在应用方面,在重大工程应用、行业应用、公众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突破,特别是国家部委,像中央综合制定委员会包括教育部、安全总局对“天地图”介绍了自己的业务网络。在礼拜五我们召开了中央部委大概有15个部委的代表和专家,对天地图进行了进一步介绍,表示近期要把天地图应用到各自的业务领域当中。

  这个是中央电视台常态化的应用图,教育部利用“天地图”建立了全国中小学校舍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中小学校舍的可视化管理,民政部利用“天地图”做了地理信息定位和标志,水利部利用“天地图”发布全国水情和雨情信息,国家安监局利用“天地图”,发布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便于他们在紧急状况之下进行紧急调配和救援。还有矿产资源网络化监管的信息系统,这些都是应用。

  总的来说,“天地图”的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产业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系列标准、软件产品、服务资源在全国推广应用,带动了相关企业拓展了新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业务。

  “天地图”的建设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地理信息实时综合服务的主要运行形态与手段,有效地缓解了地理信息供需矛盾,切实提升了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天地图”为广大用户浏览查询地理信息,加载专业信息,搭建业务系统提供了高效工具,有效地解决了GI应用构建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难题。“天地图”同时集成了国家、省、市测绘部门、以及企业专业部门的成果,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资源,为政府宏观决策、国家应急管理、社会工艺服务、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边界支持,充分发挥了地理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天地图”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和带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提升了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技术水平与实力,有力推进了测绘行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进步。

  未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举全国测绘之力,聚全行业之能,围绕“数据最鲜活、使用最便捷、查询最快速、功能最齐全、应用最广泛、百姓最信赖”的目标将“天地图”打造成为数据覆盖全球,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方便快捷,服务优质高效的国际一流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创建优秀民族品牌。关于“天地图”方面的介绍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此为报告人现场发言速记记录,未经报告人本人审核。)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