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份的一天,基于众包的交通信息服务应用Waze正式宣布自己已被谷歌斥资9.66亿美元拿下了。至此,Waze算是找到了不错的意中人,而谷歌地图也将节省一大笔用于实时路况和道路数据更新的经费投入,美好姻缘就此拉开新的篇章。
对车托帮帮主吕春维来说,这一事件从侧面的确给他们一个大好机会,因为谷歌服务在内地受到政策性限制,Waze这次是彻底进不了中国了。Waze与车托帮在华相遇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但是,想要打造一款“中国的Waze”,既要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那种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远见,同时也要熟晓地理信息圈子里那点事儿。身为连续创业界里的“老大哥”,在中国互联网15年的光景里摸爬滚打过的吕春维从来不缺少做产品的经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些都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的事情了。
但就在2012年6月,被Waze的模式与影响力深深感染的吕春维毅然踏上了新的创业之路。在收并了杨赖土的安驾电子狗团队之后,以吕帮主为核心的新团队开发出了这款车托帮APP以及另一款更加轻量级的产品,叫微信路况。
吕春维表示,这次的创业之旅给了他新的挑战,做UGC,做交通路况,应当融萃来自互联网行业和地理信息行业两大领域的想法和经验。如今站在了两个行业的交汇处,是吕帮主以前的创业经历中未曾有过的;因此,吕春维也会感觉到,因为自己不是3S圈里人似乎也就谨慎了很多。但话虽如此,他不会因为这一点就自动放弃作为互联网创业者的特质。
“地理信息行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我们会以尊重和了解这个行业为前提,把来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想法带进来,看看能够为两边带来些什么新的价值。”吕春维这样强调他的初衷,“说得高一点我们还是希望车托帮能够成为提高社会效率的一款产品。”
这不光是个美好的愿景,吕春维前面这句话说得更是在理,地理信息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尚须有个探讨的过程。早在Waze还是“独善其身”、且刚刚进入中国媒体视野的那段时期,地理信息圈中就有不少人认为:Waze的服务模式不可能在中国盛行开来,因为在国内也有不少3S企业专门做过的路况信息产品,且都设有信息主动上报功能,但总归都没有火起来,因为人们不太习惯分享……吕春维也对这些产品关注过,但他觉得做这种产品一定要由两个圈子的人共同参与,而单纯以互联网的目光或3S行业专家的角度去做产品,可能都行不通。
“乔布斯说过他从来不怕比尔?盖茨,但他最害怕的是某一天从一个车库里走出两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男孩儿,因为他们的年轻一定会比乔布斯有更有创造力的想法。”吕春维十分喜欢引用这则小故事。而这里面就恰好代表了互联网与地理信息行业的潜在机遇,因为双方谁进入了各自的领域,都会基于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积累,带着相对年轻而大胆的创造性思维去想问题。
作为互联网人,吕春维首先赞誉了广大网民的分享精神,他甚至直言不讳地反对大家盖棺定论评价中国人没有帮助别人的习惯。“为什么北京交通广播电台总会有司机往里面打进电话或发短信?这正是人们热心于互帮互助的表现。”吕春维谈道,“在客观情况下,人们在开车遇到拥堵状况的时候,不可能每次都把电话打进电台,这种吐槽的需求是大量存在的,如果能够把人们的这种心态通过有效的平台释放出来,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吕春维对车托帮的未来充满希望。明白了互联网民的需求,就等于确定了产品能够在市场取得不错的反响,但具体怎样把产品、把数据做得更地道,还是要请教地理信息行业里的老手。
所以面向地理信息行业,车托帮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注重吸纳3S精英的公司。就在不久前,某导航企业的一位高管被请到了车托帮做副总经理。这些来自地理信息行业的专家,将帮助团队快速成长。“跨界与融合是现在的趋势,但真正的跨界体现在人材没有界限。”吕帮主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愿景;另一方面,他也在强调说明跨界人才对于互联网企业和地理信息行业的重要性,“什么时候边界真的消失了,你就会发现在高德、四维图新有很多互联网的人在那里工作,而在我们车托帮也能看到地理信息圈子中的熟面孔。”吕春维期待着。他认定,不久的将来,经过不同领域的交互培养,必将催生更多的互联网和地理信息行业的跨界人才,这将引发新的变革。
刚柔相济做路况信息服务差异化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里,很多LBS应用的开发者都将数据积累看做是产品成长的第一要务,他们巴不得几天几夜连轴转也要组织团队尽快获得自己的独家数据。对车托帮APP和微信路况来说,路况信息数据更是非常重要,但吕春维没有选择全部靠自己的UGC模式来做,而是果断采取了“UGC+自采数据+引进数据”的模式。不由分说,UGC是车托帮产品的灵魂,是车托帮获取路况信息的核心;另外,车托帮还组建了自己的面向全国范围的路况事件采集处理团队,以保证能够及时地更新关键交通信息数据;而对数据引进的环节正是通过与高德等公司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而得到的。
对于这样的运营模式,吕春维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就像当初给团队和产品起名字时,就没想过要跟百度、高德等地图平台争”他说,“所以我们避讳了‘XX地图’、‘XX导航’这种产品命名格式。”
最终,考虑到产品的特征,吕春维确定团队和产品名均为“车托帮”,并把乌托邦英文“Utopia”编译成“Autopia”,专注地展现出“Auto+Utopia”的核心价值。这样的命名让产品避免直接成为导航与地图圈儿中首当其冲的目标;而这招“取道小路”,“曲径通幽”,不但没有让车托帮处于夹缝求生的险况,反而使产品能够走出一条刚柔并济的路。[page]
吕春维提到:“为了规避风险,我们不会去费力开发地图功能的核心引擎去和行业大佬一较高低,而是充分利用图商已有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个让用户看一眼就喜欢上的产品就行了。”这被视为车托帮“柔”性的一面。但得到高德等公司的功能组件和路况数据绝不会是让车托帮忽略UGC的口实。
当用户开启车托帮APP驾车的同时,产品会以被动形式自动向车托帮信息中心传输行车数据,而正是基于此,吕帮主解读了这里面和其他地图平台中路况信息的差异化特征:对高德和百度等地图平台来说,他们的路况数据集中于道路的主干线上,一旦细化到低等级道路,则无数据可依,但车托帮凭借UGC可以建立自己的细分道路路况数据,甚至是小区街道和某条互动的路况,这些正弥补了大平台的不足。另一方面,车托帮会逐渐在全国各地拓展用户群,到时候,数据的积累将充分体现“刚”性的一面。
独家数据和引进数据刚柔相济的积累也可以给车托帮带来更加智慧化的服务。适逢汛期,车托帮在6月底推出的“城市积水点”播报功能,正是综合利用了众包信息和已有积水点信息的优势,让车主们通过分享远离内涝危情。
互联网思维将添花于锦上
从最早的海外华人网上购物网站ChinaMalls.com的联合创始人,到中华商务网的创始人,再到在中国电商网站鼻祖8848担任CEO,后又成为全球第一家商业化P2P流媒体公司光芒国际的总裁……再到这几年跟随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做起了风险投资,吕春维接触最多的还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的各种产品。
谈到最能赚钱的产品,吕春维说:“那就是游戏,一种一天能获得100多万净利润的行当”。
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让人们沉溺于其中,而正是看到这一点,吕春维觉得,一些更有意思的游戏元素也可以加入到车托帮产品中来。
另一方面,Waze有个强大之处来自于它背后7000人左右规模的粘性社区用户对地图数据进行义务处理和维护。“良好的社区氛围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人士来做这个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对车托帮来说,我们也会构建出一个良性的社区。”吕春维说。
于是他构思了一个更似虚拟游戏平台的社区:在社区里,车主们可以扮演一些虚拟的角色,但这个虚拟世界仍然和现实一样用着我们的城市地图和基于现实卫星的地理定位,车主可以利用停车间歇时间主动上报路况信息,每报一次路况就会获得积分的奖励,连续几天持续报告路况,就能获得线下服务等折扣优惠。
“我们会去跟线下商家去谈,如果今后能为车主带来一些优惠服务,我认为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是吕帮主的车托帮社区。除此以外,他还规划了清晰的商业模式,像Waze的行车周边广告正是未来的收益模式其中之一;另外,基于中国市场环境特征的大品牌合作机制以及相关的保险业务,也将组成独特的车托帮商业。
除此之外,吕春维十分看重微信——这是腾讯公司意外盖住了手机QQ风头的社交产品。吕春维觉得腾讯有点“自掘坟墓”的意思,但掘得好,或者可以说是动了自家QQ的命根子。而正是因为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开放特性,加上累近4亿规模的用户数量,因此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算是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当微信宣布开放不久,车托帮就果断出击,布局了微信路况。为什么要在车托帮APP之外再做这样一款产品?吕春维做出了解答:微信首先使用便捷,功能全面,其自媒体价值也比较符合车托帮的产品理念;此外,对于熟悉道路的司机来说,他们只需要更加便捷的路况信息播报,根本用不着地图。
去年,次世代汽车制造商Tesla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智能汽车Tesla Model S,打通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车联网的服务体系,而3-5天的生产加工流程也远远超出传统的汽车生产商进程。对此,吕帮主十分看好这家用互联网思想把传统制造业改变得如此高效化和科技化的公司,甚至认为有朝一日也可以有车托帮牌的汽车。
所以吕春维的长远规划是想走一个小米雷军那样的、且看起来还要技高一丈的路线,因为导航与位置服务最终的入口就在于汽车,吕春维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将来我们有了足够的资金,我一定会做这个事!”虽然这是若干年以后的后话了,但在互联网基因中透射出的思维方式,早就应该进入到各行各业,来做一点儿更劲爆的事情了!(文|本刊编辑 陈启临)
注:本文为《3S新闻周刊》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及时通过邮件告知:news@3snews.net。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