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武汉新添“国家名片” 光谷北斗公司成立

继在光谷建基地后,中泰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合作项目又向前进了一大步。昨日,中泰项目实施主体、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正式在汉挂牌成立。至此,光谷再添一张“国家名片”。

  继在光谷建基地后,中泰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合作项目又向前进了一大步。昨日,中泰项目实施主体、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正式在汉挂牌成立。至此,光谷再添一张“国家名片”。
泰伯网
武汉正成为重要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

  承接地球空间国际项目 光谷北斗落户光谷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挂牌。光谷北斗董事长李德仁表示,作为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唯一的国家级服务外包企业,光谷北斗将致力于开辟亚太市场,打造武汉新名片。

  资料显示,光谷北斗由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双料”院士李德仁亲自出任董事长,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总部设在光谷。“公司一经成立就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目前已获得工行提供的100亿元授信额度。”李德仁对记者说。

  一个更大的背景是,今年初中泰两国签署了包括地球空间灾害监测评估及预测系统、北斗卫星应用东盟合作产业园和联合发射中泰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等战略合作项目。

  昨在活动现场,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主任黄庆红就表示,通过上述项目的启动实施,我国北斗应用相关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将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对此,泰国科技部长皮拉潘表示,目前该国非常需要武汉企业的技术支持,泰国科技部会全力配合中泰项目的建设实施。

  加速北斗系统民用 武汉产业优势明显

  “泰国需要付钱购买我们的技术。”李德仁对记者介绍说,虽然将系统建在泰国,但中方依然掌握核心技术,“目前,主要用于灾害预测分析方面”。

  显然,这家光谷企业的目标不仅于此。谈及未来,光谷北斗总经理柳钧议称,以上述项目为突破口,公司会逐渐将地球空间信息服务合作拓展到泰国的旅游、交通、电力和环境等民用领域,“将打通东盟国家和地区市场,有望承接更多海外项目。”

  据介绍,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纳入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国产北斗系统已经开始显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北斗卫星的使用寿命是6年,我国已经发射升空16颗,其中有14颗开始工作,每天仅维持系统运作的费用就高达2000万元。目前,北斗盈利主要来自于将卫星数据出售给合作伙伴,下一阶段,将会运用导航数据开发更多应用系统。

  据李德仁透露,明年我国的北斗系统将全面进入民用阶段,“直接上手机,定位精确到2米以内。”

  而在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武汉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共有19名院士,武汉独占8人,同时拥有我国唯―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唯一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聚集相关企业600余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荆楚网-楚天金报 刘晓杰 王璐)

  泰国科技部长专程访汉 推进中泰地球空间产业合作

  7月21至23日,泰国科技部长皮拉潘率团专程访华。访问期间,皮拉潘出席了中泰地球空间产业合作项目平台——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公司的揭牌仪式。

  以北斗卫星应用为主的地球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目前正异军突起,是新兴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武汉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武汉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重镇。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日前已入选为科技部发布的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皮拉潘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地球空间信息国家产业化基地等,并与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座谈。他高度赞许了武汉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指出中泰项目的合作发展,非常需要武汉的地球空间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支持,泰国科技部会全力配合中泰项目的实施建设。泰国科技部常务秘书威拉蓬、泰国科技部地理空间技术局局长阿诺德等泰方人员陪同参观考察。

  地球空间产业俨然已经成为武汉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基于这张“名片”后面的巨大实力,2013年初,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与泰国地球空间局三方在曼谷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合作建设泰国地球空间灾害预测系统、泰国对地观测卫星和北斗技术东盟推广产业园等项目。

  随着中泰项目的稳步推进,特别是中泰合作项目实施单位——武汉光谷北斗公司的成立,中泰项目的合作将迈入更加务实深入的层次。可以预见,武汉地球空间产业集群这张“名片”在未来将散发更加耀眼的光芒。而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大武汉,需要打造更多更亮这样的“国家名片”。(人民网 刘自如 杨柳)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