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大数据从何而来?iPhone用户都是苹果地图绘制员

最近,苹果地图已得到持续改进,效果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要取代Google地图,苹果还需要努力,比如室内地图导航这一领域,要知道Google已累计了多年的数据。

  几天前,《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已经收购了室内导航初创公司 WiFiSLAM。这又勾起我们对苹果地图的记忆,不过最近,苹果地图已得到持续改进,效果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要取代Google地图,苹果还需要努力,比如室内地图导航这一领域,要知道Google已累计了多年的数据。
泰伯网

  TNW介绍,SLAM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缩写。这个名字已强调了WiFiSLAM搜集定位和地图信息并非通过记录数据或者与传统方法配对。他们记录的是“轨迹”,利用的是手机上已有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

泰伯网

  团队成员Jason Huang此前在Google实习,他介绍了传统GPS定位的缺陷:GPS定位精确度大概为10米, 开着汽车在路上,这种偏差并没什么问题,但10米放到一座建筑的垂直高度上则意味着6层楼的偏差。所以团队采用的是WiFi信号定位,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可以探查WiFi信号,无论是隐藏的还是设置了密码,探查请求可以获知这些热点,根据它们的信号强度来进行定位。

  那么怎么绘制一份室内地图呢?用群众的智慧。当你双手握着手机边走边打字或者玩游戏时,手机中的惯性传感器可以记录下你的行走轨迹。当许多人跟你一样在这座建筑内行走时,他们的手机也能获得相应的数据。将这些匿名的“轨迹”集中,利用WiFiSLAM的技术,与WiFi数据进行配对,你可以开始构建越来越准确的室内地图。

  传感器获得的数据看似毫无意义。比如,你每走一步,手机中内置的陀螺仪便记下一次影响,所生成的不过是凌乱的步伐图,就好像加速器也只能获得线速度。

  “但人们将手机拿在面前,当你转身,你可以得到一个离心加速度。”Huang解释。这种行为模式使他们能跟踪异常加速度,与陀螺仪采集到的步伐数据配对,从而判断人们何时转向。磁强计在室外作用很微弱,但到了室内,表现很强悍。磁场在室内定位传感中能够提供与WiFi一样多的方差和细节。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