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放飞测绘强国的梦想

5月15日晚,论坛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作为地理空间世界杰出奖的压轴戏,中国代表在热烈的掌声中,上台领取了唯一的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奖,彰显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战略思维、世界眼光、能力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全球引领地位。

  
泰伯网

  中国代表领取唯一的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奖

  5月的荷兰,郁金香大片怒放,天空蔚蓝澄澈,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5月13日至16日,素有“欧洲门户”之称的鹿特丹人群如织,2013年世界地理空间信息论坛正在这里召开,来自80多个国家的政府、企业、组织的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荟聚一堂,上千名代表共商国际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大计。5月15日晚,论坛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作为地理空间世界杰出奖的压轴戏,中国代表在热烈的掌声中,上台领取了唯一的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奖,彰显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战略思维、世界眼光、能力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全球引领地位。

  地理空间世界杰出奖评审委员会评价: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是中国地理信息政策、管理与服务的主管部门,测绘了中国这片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化的土地;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了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应急服务,并且组织引领了测绘地理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在鼓励和引导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以及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方面树立了榜样;推动建设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推动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展示了卓越的战略远见、政策和能力;积极参与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事务,推动全球地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国际上彰显了测绘地理信息大国的责任意识、主导作用和突出贡献;为世界各国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的改革重组、转型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杰出榜样和生动范例,其远见卓识在世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中首屈一指。

  近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抢占国际测绘地理信息制高点,加快实施“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发展战略,面向经济社会需求全力打造数字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三大平台,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培育地理信息产业的繁丽奇葩,在科技创新上追星赶月,在国际舞台上大展雄风,推动中国从测绘大国向测绘强国跨越式前进,成绩前所未有,举世为之瞩目。

泰伯网

  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奖奖杯

  乘风破浪 打造一流品牌

  “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是中国地理信息政策、管理与服务的主管部门,测绘了中国这片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化的土地;提供了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应急服务,并且组织引领了测绘地理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乘风破浪正当时。近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经济大潮中乘势而为,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着力构建数字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三大平台,打造了重要的测绘地理信息知名品牌,使测绘地理信息走出神秘的象牙之塔,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生根开花、硕果飘香。

  数字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服务平台,作为牵动全局的“牛鼻子工程”,取得了辉煌成果。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统一部署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0余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开始启动,其中150多个城市已建设完成数字城市并全面投入应用,其成果已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扩内需、保增长方面起到了明显带动作用。

  天地图网站建设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服务平台,作为重中之重的“天字号工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天地图日均访问约51万人次,总访问人数已超过3.84亿。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级节点、39个市级节点实现了与主节点的服务聚合,全国“一个平台”的服务格局已初步形成。天地图V2.0版即将上线,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天地图自2011年开通以来,不仅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民族品牌和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方面成绩卓然,而且在宣传国家版图、准确表达我国领土主张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理国情监测是提高领导决策水平的服务平台,作为长远战略的“阳光工程”,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对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全面普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的立项和总体设计已经完成,今后3年中央财政项目预算资金将超过13亿元,其中地理国情普查的中央财政投入11亿元。在国家、省、市三个层面的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多项成果。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正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泰伯网

[page]  搏击大潮 助力产业腾飞

  “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动建设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推动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展示了卓越的战略远见、政策和能力。”

  敢借东风搏大潮。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紧缩的形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非凡的胆识,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适时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地理信息产业在中国迅速崛起,实现腾飞。

  2010年,在国内面临经济下行风险的情况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北京顺义国门商务区建设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的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2012年6月,产业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北京国家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中央部委主导建设的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2年12月20日,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园,二期工程建设启动。产业园将引入国内外地理信息相关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年产值近千亿元、就业人数超过3万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带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逆势上扬、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已有地理信息企业2万家,其中拥有测绘资质的企业1.2万多家,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地理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270多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相关专业,200多个研究机构开展了地理信息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我国导航电子地图应用市场及其相关产业已形成,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共有12 家导航电子地图生产资质单位,导航电子地图已几乎覆盖中国大陆全部地级城市和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覆盖公路里程95%以上。互联网地图市场从无到有,我国获得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的单位已有300多家,相关企业已超过1000家。我国测绘仪器制造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仪器的生产大国。国产低端仪器不仅完全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国际市场。

  地理信息产业在国土资源、交通、水利、铁道、民政、农业、林业、环保、公共应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和汽车、手机及其它多种导航终端结合,将应用和服务延伸到社会大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这吸引了大型IT企业涉入地理信息市场。在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各领域逐渐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四维图新、高德软件、国腾电子、中海达等企业纷纷在国内外上市。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快速发展,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国家还将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面临飞跃发展的黄金机遇。

  追星赶月 放飞测绘梦想

  “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鼓励和引导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以及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方面树立了榜样。”

  追星赶月测绘梦。近几年,全球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进入技术空前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放飞测绘强国的梦想,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进入科技创新加速发展、数据资源极大丰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兴测硕果累累的黄金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加速发展,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研发基地迅速启用,在全行业营造了科技创新的良好创业环境,搭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大胆开拓,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强测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以“快干好”的精神和作风,在最短的时间打造出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研发基地,为以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营造有利环境。位于莲花池畔的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占地42亩,7.5万平方米,从2009年1月动议,到5月开始装修,再到9月落成,仅仅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在被誉为北京城市发展新名片的顺义国门商务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研发基地占地30亩,6.3万平方米,2012年12月20日正式启用,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的一部分,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高质量、高品位、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事业单位入驻园区。两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启用,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地理信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地理信息技术产业化,强化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全面提升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向测绘强国迈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历史性跨越,信息化测绘体系显露雄姿。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正式实施,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建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稳步推广应用,南海测绘基地启动建设,测绘基准体系正实现从二维向三维、静态向动态、参心向地心的转变。随着国家西部测图工程全面竣工,我国陆地国土首次实现国家基本图全覆盖,国家1:5万数据库开始实现年度动态更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步入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触角由陆地向海洋纵深拓展,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完成海岛识别定位和海岛测图等全部野外工作,西部地区基础测绘建设速度和质量大幅提升,极地测绘成果丰硕。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装备水平实现大提升,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实现革命性飞跃。2012年1月9日,我国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多项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型测绘卫星,其影像成功应用到天地图、1:5万数据库更新以及国土、规划、减灾等领域,并应用到国际市场,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应急测绘装备项目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科技部立项支持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系统、测绘装备国产化及应用示范等7项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研究。机载干涉雷达测图系统等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在全国推广无人机航摄系统、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等高新技术与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和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人才工作蒸蒸日上硕果累累,测绘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有34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设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7个,形成了以国家级测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核心,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协调发展、交叉融合的创新组织体系。近年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推荐的科技成果共获得国家级奖励近2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上千项。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自主化水平已达到70%以上,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今年年初,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又有三项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切实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目前有109项国家标准、121项行业标准和一大批地方标准,并且在2012年实现了我国在地理信息领域主导国际标准建设零的突破。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领军型人才,充实和壮大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强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后劲。2011年全国院士增选中,测绘地理信息界新增3位院士,全系统已有院士19人。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逐步建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装备水平的大提升,测绘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的显著增强,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应急保障和公众服务中实现高效率、大提速。近几年,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以及最近发生的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重建中,在应对冰雪大灾害、处置利比亚撤侨事件以及服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勇当先锋,奋力拼搏,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优势和现代测绘技术优势,建立了航天、航空、低空三位一体的观测和遥感影像获取体系,快速整合集成各类基础地理信息、灾情信息和经济社会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加工制作各类专用地图,开发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方面的急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page]  大展雄风 闪耀国际舞台

  “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世界各国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的改革重组、转型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杰出榜样和生动范例,其远见卓识在世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中首屈一指;积极参与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事务,推动全球地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国际上彰显了测绘地理信息大国的责任意识、主导作用和突出贡献。”

  大展雄风竞风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越来越重视。李克强总理两年前专程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宣布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责任的强化,是要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和谋划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为积极开发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提高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按照以“快干好”为核心的测绘文化理念,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空间,一方面在国内打造品牌、提升服务,一方面积极实施测绘地理信息“走出去”战略,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向测绘强国跨越前进。

  近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和机构建立交流关系和科技合作机制,携手联合国统计司参与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多名专家在重要测绘地理信息国际组织中担任高层职务,同时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搭建平台,一批地理信息龙头企业逐鹿国际舞台。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对外交流合作局面一新,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世界50多个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与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芬兰、巴西、南非等20多个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签订了测绘地理信息合作协议。与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对地观测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外相关科研单位和院校签订了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协议。

  在多边国际合作中,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影响力尤其显著。2012年5月,联合国统计司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主办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杭州论坛,取得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影响。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签署的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地理信息管理能力开发信托基金项目,将于2013年至2017年实施,旨在加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地理信息生产、管理和分发的能力。2013年4月22日至24日,该项目框架下的第一次活动——第一期发展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长培训班在京成功举行。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专家在国际组织任职的层次大大提高,人数大大增多,参与度加深,话语权增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领导担任亚太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主席,我国专家分别担任了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国际制图协会副主席、国际测量师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还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地理信息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组织地理信息产业领域有关单位参加了国际测量师联合会会议技术展、东南亚测量师大会展览会、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会展会等重要国际测绘地理信息展会。积极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援外工作,帮助博茨瓦纳等国实施国土测绘,参与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测绘,倡议发起首次中非测绘地理信息合作座谈会,启动了中非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合作。我国现已出现多家以出口为主的地理信息企业,企业的主要出口业务为数据处理外包服务、软件出口、对外工程测绘、硬件(测绘仪器)出口和对外地图出版。我国全站仪和电子经纬仪等测绘仪器产品出口至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也成功进入日本、欧洲等市场,显示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地理空间世界作为近年来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界最为活跃的世界性传媒公司,组织世界测绘地理信息界权威知名人士、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组织领导人代表,对主要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选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在世界地理空间信息论坛上,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继英国、加拿大、瑞士、新西兰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之后,被地理空间世界杰出奖评审委员会授予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发展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同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个重大奖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近几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国内面向国家需求,开拓创新,乘风破浪;在国际上履行大国责任,广泛合作,大展雄风。我们相信,中国测绘人用眼光、激情和智慧,用“快干好”的精神,放飞“中国梦”,必将谱写出建设测绘强国的辉煌新篇章。

  背景链接: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奖评审情况

  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奖由地理空间传媒公司和《地理空间世界》杂志联合评选。

  地理空间传媒公司是目前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界最大最活跃的世界性传媒公司,总部位于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旗下拥有世界权威《地理空间世界》杂志。该公司每年在世界各大洲组织世界地理空间论坛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理空间论坛等大规模国际会议和展览会,同时组织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人员的评选和颁奖活动。

  世界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由《地理空间世界》杂志咨询委员会提名。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五大洲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重要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组织、世界知名地理信息产业界公司和设有地理信息专业的世界知名大学。

  每届评奖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名单经咨询委员会抽签确定,并以其公正、可信、权威而著称。今年的评审委员会委员由来自联合国非洲经济理事会、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全球测图国际指导委员会、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世界最大的遥感影像公司、开放式地理空间联盟的代表组成。

  根据咨询委员会提名候选名单,评审委员会经过三轮投票确定最终获奖部门。评选指标主要为: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特别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促进本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能力和作用;为国际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贡献度,特别是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地理信息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贡献。

  前四届获奖部门是英国国家测绘局、加拿大地理信息署、瑞士联邦测绘局、新西兰土地信息测绘局。(喻贵银)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