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先看看小马哥说了些什么。“过去中国互联网模式都是从美国拷贝过来,走出去不太可能。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自己也并没有准备好,或者受限于原有PC或者Web服务和习惯的牵绊,很难做出纯移动互联文化的产品。现在亚洲的移动互联网和手机一定程度上发展速度比西方还快,这给中国互联网企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马化腾如是说。
这是一个大实话,国内的大兲朝局域网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公司想进来,里面的公司想走出去,但互相都不得要领,结果剩下里面的自娱自乐,外面的则只能干瞪眼。虽然腾讯百度等巨头很久之前就试图开拓国际市场,但国内产品在国外一直没特别成功的产品,例如百度在日本的搜索,至今也没特别听到什么反响。
虽然微信同样算Copy to China的产品,其产品理念的来源是Kik 等产品,但时至今日微信改变之大已然超越了原产品。而且据说微信从诞生之初就已经计划将来会用于国际化尝试,并进行相应的架构设计。因此腾讯上下都把微信看作是腾讯国际化做好的机会。
为了适应国际化推广,微信的英文版本命名为WeChat,还整合了Facebook和Twitter等多个社交网站,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添加社交好友。微信目前的重点是亚洲市场。除了香港台湾,微信与Line都在投入大量资源在印尼等地进行推广。
但说到底,虽然微信目前发力东南亚市场,但既然它承担着腾讯国际化的期待,其是否能进入欧美市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能否进入美帝市场。据消息,微信前段时间在美国设立了办公室。如果能成功打进美帝市场,这将是一场完美的逆袭。但微信在美国想要成功不容易。
“美国最难了。”马化腾接受采访时说,“WhatsAPP在亚洲和欧洲很强,但反而在美国用户不太接受。也许当地最强的是Facebook,现在它已经向移动转移,收购了Instagram,推出Facebook Messenger。但还它受原来PC互联网的体验影响比较大,也许还有很多新的东西不断出现。但这是一个全球面临巨变的时代,竞争要按天计算,生死时速。”
竞争是无疑是激烈的,但事实是微信要成功要面临的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
1、最直接的,没有了入口
微信在国内诞生的时候不可谓竞争不激烈,当时的米聊起步较早,很受欢迎,积累了一批用户。但微信依托QQ的庞大用户群,轻松实现超车。但在美帝没有了背后的用户群,没有QQ能提供强大的联系人靠山,社交就做不开来。大家都知道一个社区如果没有好友是必然玩不下去的。如何能找到起步的点是首要的问题。
目前腾讯采取的策略是通过留学生和移民等华人群体作为用户突破点。这当然是一个方法,这个群体已然不小,但不足够形成马太效应。
2、用户沟通交流习惯不一样
每个地区的用户习惯都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即使你产品做的再好,也有可能水土不服,因为你满足的是某一特定地区有着特定政治生活文化背景的特定用户群,在登陆入口增加一个“用Facebook账号登陆”是不能够万事大吉的。比如日韩的用户都尤其地注重个人隐私,可以说近乎偏执。
而国内与欧美的用户在交流方式习惯上也是有不同的,例如美国人习惯有事打电话,他们交流比较直接,有事说事,闲扯并不像中国人这么多,较少发短信。因此即时通讯工具在美帝的发展都不太好。
3、数据安全问题
此前,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谁敢进入美国市场,因为面临从语言到数据安全顾虑等一系列挑战。此外,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网站服务至今未能登陆中国内地,同样是这方面的原因。
网上看到消息说,今年1月,印度和新加坡少数用户称,微信阻止他们发送一则信息。腾讯为此道歉,并将问题归咎于技术故障。但这些说法国外用户能不能信,如何让他们放心地使用国内公司的产品,这是一个大问题。
况且,对于欧美用户来说,由于他们隐私观念比较强,即使对于他们国内的公司,同样常常爆出隐私丑闻,例如去年Instagram的条款问题,Google或Facebook则一直受到隐私相关的争议。
更不用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帝用户对国内产品天生的不信任感。况且,如果产品在欧美市场用户量比较大,腾讯对于产品内出现的敏感消息,又该如何处理?
因此,微信国际化在欧美前景并不乐观,国内产品在国外的开拓,需要更有技巧和勇气,因为他们不幸地带了一些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负重。事实上,上面的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但也不是全无办法。
1.结合当地的宣传方式并形成爆点。例如在某些音乐节或美剧上进行推广。
2.突出适合当地习惯的功能。例如在美帝着重突出方便的语音或视频聊天功能,以及公众账号的自媒体功能。毕竟美国人民还是非常乐于表达自己。
3.通过成立分公司或跨国合作,所在国服务器传送消息,完全接受当地法律条件和限制。张小龙曾说,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并加快微信在海外的服务速度,腾讯应该通过用户所在国服务器传送用户信息,而不是通过中国的服务器传送信息。
马化腾说,微信已经超越了欧美的同类产品,如开放平台、商业模式的嫁接、朋友圈、音乐等社交功能,这些都是腾讯自己的创新,与原有产品有了很大区别,而“现在正处于弯道超车的机会”。实际上,就看腾讯是否有勇气去突破这几个天生障碍,真正开始于Facebook、WhatsAPP等进行竞争,才有进行一战争取功成的机会。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