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整个手机地图行业均未实现盈利,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转化难,成为手机地图厂商难以摆脱的魔咒。前景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手机地图行业将何去何从?
用户:手机地图快捷方便
尽管是第一次来重庆出差,但成都姑娘小衷并不慌张。下了长途汽车,小衷掏出手机,轻车熟路地打开手机上的百度地图,输入起点与终点,屏幕上立刻指明了最佳路线及乘车方式。
“除了百度地图,我身边的朋友还有用高德、图吧等各种APP地图软件的,各有各的好。总结起来,快捷方便是手机地图的最大特点。”昨日,小衷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工作上的事办完后,小衷想尝尝重庆的美食。该去哪里好?她在手机地图里输入自己所在的位置,地图上很快显示出这附近的美食、小吃、快餐、团购等信息。
“以前我一般是用手机地图来找路,现在它的功能越来越全了。比如说,你想吃哪种菜,它都可以帮你找到相应的餐馆。”小衷说,以往大家习惯于问路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手机地图。
数据:全国用户逼近4亿
和小衷一样正在使用手机地图的用户有多少?
近日,一份来自EnfoDesk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国内手机地图客户端市场累计账户数已达3.74亿户,直逼4亿大关。易观智库预测,照此速度增长,2013年第一季度,市场或将出现两个用户规模过亿的手机地图应用。
一份来自国外知名咨询机构JiWire的调研报告则显示,地图及签到、打折信息,优惠券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超过50%的用户表示,愿意接收到特定地区化的广告(LBS)。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还显示,以2012年第四季度为例,占据国内手机地图累计账户市场份额前三位的分别是高德地图29.6%(含iOS6苹果地图5.5%)、百度地图(20.3%)、图吧地图(10.2%)。此外,谷歌地图、老虎地图、SOSO地图等也在争相发力。易观方面认为:“主流竞争者的跑马圈地之战已经进入决战阶段。”
尴尬:行业尚未实现盈利
对互联网行业来说,巨大的客户流量就意味着会有无限的商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百度地图用户量近亿。相当于每1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使用百度地图。”昨日,百度公关部相关人士告诉商报记者。百度首席设计师孙云丰也表示:“定点、怎么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案,这是百度地图的前世。”同时,如何将“流量”转化为“价值”,也成为百度地图商业化探索的核心。
商报记者了解到,百度地图已为商户开设LBS入口,商户以此获得标注,相当于在移动互联网入口上建立起一个店铺。这里不仅可以展示商品详情、地理位置、优惠信息,还可以在后台自行管理、实时更新。
“目前已有超过20万商户在百度地图上完成位置标注。”百度公关部相关人士透露,但与商户的密切合作,至今仍建立在免费的基础之上。
[page] 该人士表示,“免费策略”提升了百度LBS营销平台的内容质量与商业价值,形成“免费开放商户信息增加对用户吸引力黏性加大百度LBS营销平台价值提升”的正向循环。“百度地图要成功实现商业化,帮助商户带来客源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完成商业模式的闭环。至于未来是线上付费分成还是采用其他模式,是百度地图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该人士坦言。
手机地图未实现盈利的并不只有百度一家。昨日,参与手机地图报告调查的易观国际分析师尹晶雪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他们的调查,尽管用户数量激增,但目前做手机地图的厂商均未实现盈利。
困境:盈利模式不清晰
从1999年开始初步探索,到2012年进入高速发展期,手机地图的前景不容小觑。然而,一边是海量用户,一边是盈利之困,手机地图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尴尬?
“尚未盈利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手机地图厂商的盈利模式普遍不清晰,尚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虽然用户数量在激增,但活跃用户数量并不多,用户粘性较低。”尹晶雪说,“在近4亿手机地图用户中,活跃用户占所有用户的比例仅有2%~3%,并且很多用户只是把手机地图当做一种工具”。
根据易观国际的调查,手机地图用户最常用的功能是自我定位,其次是公交地铁查询、周边搜索,然后是地图浏览、位置分享、在线式导航。“作为工具型产品,用户群体虽大,但与微信、微博等应用不同,用户的使用频次较低。”尹晶雪说。
智派网络营销学院副院长杨艾祥认为,手机地图厂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户转化”。“手机地图行业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有用户不一定有盈利,其用户是即时性的,接触的时间较短,因此用户转化存在很大困难。”杨艾祥说。
在杨艾祥看来,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引导用户留下个人信息十分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手机地图几乎都是不用注册,都是免费使用。“如果要求用户注册,就很容易流失这部分用户。同样,如果以广告的方式盈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还是会失去用户。”杨艾祥称,由此来看,对手机地图厂商而言,盈利模式不清确实是一大挑战。
破局:转化用户是当务之急
手机地图如何才能创造出利润?
根据易观智库的调研结果,“智能生活”的一站式体验正在成为趋势。未来,手机地图的发展方向是位置工具化、产品平台化、服务生活化。
“目前,各大手机地图厂商都在积极探索盈利模式。”尹晶雪说,常见的模式分为两种,一是广告模式,靠人流量来变现;一是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即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但这两种模式都需要建立在庞大的客户流量的基础上。手机地图在快速发展,但还没有成熟,再加上活跃用户数量较低,这两种模式都面临着盈利难题。”尹晶雪坦言,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都在努力向生活服务上靠拢,试图通过增值服务来破解盈利难的困局。
“手机地图厂商要想实现盈利,关键在于如何把庞大的流量变现,实现用户的转化。”杨艾祥认为,未来,手机地图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向用户免费开放,在用户量足够大的基础上,向广告商收费。另外一种是通过个性化服务,向用户收费。但无论哪种模式,对于手机地图厂商而言,都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朱妍 高亮)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