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3/0206/20130206093537328.jpg)
梅林露及导师薛勇(右)于2011年7月在温哥华参加国际会议
很多朋友曾经问他:“你为何能在枯燥的科研生活中过得有滋有味?”梅林露的回答是,因为喜欢沉浸于科研的这种感觉,你可以非常自由地思考。
热爱自己的课题
梅林露师从遥感地球所辐射传输研究室研究员薛勇,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参数反演及应用的研究。
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近年备受关注的PM2.5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
气溶胶参数的反演,是基于已有的气溶胶属性先验知识,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构建反演模型,依据能获取的遥感卫星影像去反演气溶胶的特性参数。
梅林露进一步向记者就气溶胶反演作了简单解释:卫星传感器所得的信息,一部分来自地表,一部分来自大气,要从遥感影像中获取大气气溶胶的信息,必须从总体信息中剔除地表信息及其他大气成分的贡献。好比一杯沏好的含有茉莉花的绿茶,反演就是要将茶叶从水以及茉莉花中分离出来。
薛勇带领的远程通讯与地学计算课题组(简称TGP)所做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设法找到一些限制条件,以此解决未知数多于已知方程的“病态反演”问题。通过在国外的交流学习,梅林露发现,TGP已经构建的一些反演算法具有一定优势。
导师薛勇从事气溶胶参数反演研究已经数十载,他常常提醒梅林露:“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很多方面我们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与欧美国家相同领域学者竞争的阶段。”作为TGP课题组的一员,梅林露也将沿着导师的路继续走下去。
梅林露自嘲是遥感地球所的“老油条”,这归结于中国特有的“硕博连读”体制,让他有5年时间去喜欢上一个领域,并总是能用饱满的热情投入自己的科研。
做一个勤奋的人
在德国不莱梅大学交流期间,梅林露的德语程度并不足以进行学术交流,但只要有他参加的所有学术、非学术活动,活动负责人一律带头用英语,为此组员们用德语嘀咕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个单词用英语怎么说?”这让梅林露感受到了国外同行对中国科研人员的尊重。
梅林露的3位德国导师都是著名专家,但他们问得最多的两个问题是“在德国会不会感到孤单” 、“德国的食物是否合胃口”而这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关心也让梅林露倍感温暖。
虽然我们国家的遥感技术发展在很多方面滞后于欧美国家,但是国内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为后来出国深造的研究人员赢得了国际地位。“我在德国不来梅大学交流期间,深深感受到这点。”梅林露告诉记者。
其实梅林露在中国地质大学读本科时的专业并不是遥感,而是地理信息系统。大一担任助理班主任的学姐曾开玩笑说:“我们专业从来没有男生考过第一名,因为大学里男生比较贪玩,女生却很刻苦。”梅林露记住了这句话,到期末考试,他成为该专业的第一名。
那位学姐现在同一园区的另一个所,偶尔邂逅,聊起这段刻苦往事,总能鞭策他更加勤奋。
后来通过一次次课上的应答如流,梅林露被一位从事遥感研究的老师相中,开始进入科研领域,从地理信息系统转行到遥感。由于没有换专业,梅林露跟着当年的这位导师作的很多科研工作,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当其他同学出去聚会的时候,梅林露却扎进了导师的实验室。
生活本丰富多彩
当年大学里的导师曾说过:“有麝自然香。”通过自己的努力,梅林露来到了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正式开始气溶胶反演及应用的研究。
如今,不少同学已经工作,梅林露仍然过着学生生活,但他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枯燥。
他曾代表遥感地球所参加了全国的辩论大赛、担任所里学生会副主席一职、联合中科院天地科学园区的研究生一起组织过很多被人称道的活动。此外,他仍然有很多时间看书,跟家人朋友聊天,看电影、唱歌、爬山,并坚持锻炼身体。
“在大学里,朋友都说我每天像‘打了鸡血’,进行着非本专业的研究,搞过大大小小的募捐,办过非著名报刊,还有运动会、文艺演出等等。如今在中科院已快5年,我和课题组的很多师兄师姐一样,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而在忙碌之余,我们也会做些有趣的事情。”
谈及毕业后的打算,他说:“不管能否留在中科院,我将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当前,也有不少科研人员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被迫离开科研岗位,梅林露对此表示,每个人的选择和追求不一样。
另外,梅林露也冷静分析了“出国热”这一现象,他说:“国外能培养的优秀人才,国内同样可以做到,关键是我们自己需要好好静下来。国内现在的科研环境和经费支持甚至让不少国外同行羡慕。”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在未来,梅林露将选择留在国内,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沈春蕾)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