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表态:信息公开治雾霾
1月1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空气污染治理问题做出了公开表态。他强调“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PM2.5是一个数值,但却有标志性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公开,也要逐步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李克强同时透露,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他还要求:“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
GIS技术:突破雾霾的“封锁”
当雾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气象及环境灾害性现象时,分析雾霾天气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掌握雾霾的发生规律和减灾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据悉,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环保部发布的官方数字称,全国74个城市的市民已经能通过网络实时查询PM2.5等6项环境指标。这得益于GIS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应用,它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基于GIS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对多源环境信息进行处理,从中发现环境演变的动态规律。此外还能直观有效地将监测数据与其所代表的空间结合起来,并与地形、地貌、社会人文状况、经济状况、产业发展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准确、快速、全面、高效地为决策部门及公众提供信息化服务。
全民期待:守得“雾”开见月明
持续的雾霾天气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刻不容缓。“同呼吸,共责任”。当全国都还在关注雾霾时,武大吉奥却走在了人先。由武大吉奥承建的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露脸”1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这一应用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环境监测分析质量,还为保障人民健康,及国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该平台分成预报、实况和支持三个模块,各监测站点位置在卫星地图上全部清晰标示出来。在预报模块,可查询城六区以及远郊区域空气质量和首要污染物信息。而在实况模块,35个监测站的PM2.5等六项污染物的实时浓度、实时滚动的前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和首要污染物信息也能清楚展现出来,点击各站点图标还可看到该站点的各项污染物监测信息,以及人性化的健康提示等。
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加入了支持模块。可以查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各站点前一日的AQI,还可以通过转换工具,自主输入PM2.5、二氧化硫等六项污染物的浓度数值,系统将自动折算成AQI。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行动,运用哪些先进的技术对其定期“体检”,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地理信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能够改变生存现状的方法与通道。这次雾霾,带给我们思考的,其实还能沉淀很多。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