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纯粹的LBS应用,“查周边”做出了自己的特点,引领了国内LBS应用的一个方向,不管从资源上还是使用体验上,我们都能看到它不一样的地方,让我们看看“查周边”是如何做出自己的模式来的。
手机地图和导航虽然越来越火,但总归有那么一些人群看到地图就会发懵!正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LBS让人们找到离自己位置最近的兴趣点和服务点,省去了再查阅电子地图的麻烦。
历经长期的资源积累,从事地图导航业务的图吧公司积累起一个丰富的POI数据库,丰富的地图资源正在为“大众点评”、“团800”、“携程网”等热门网站提供全国各地的位置信息。在这样的优势下,为了让更多的大众群体都能享受到位置服务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图吧开通了地图、导航领域之外的一条新产品线——一款LBS应用,名为“查周边”。
“查周边”整合了垂直领域服务商中众多优厚的资源,服务可谓是无所不及,广大用户中也广受好评。那么,作为一款LBS应用,“查周边”如何思考产品的设计、运营以及商业模式?本期《开发者说》采访了负责“查周边”产品整体开发工作的产品经理何棣先生,深刻探讨开发LBS应用所关注的那些热点问题。
每一款产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它诞生的故事,“查周边”也不外乎于此,它的诞生,离不开“人”和“市场”的共同培育。何棣正是那个从产品创立之初就已担负责任的那个“人”,在大势所趋下,他和团队发现了“市场”。于是,产品便应运而生。
《3S新闻周刊》:您从08年就开始从事地图方面的产品规划工作,从您个人的经历来谈一谈这几年工作的感触。
何棣:我从武大遥感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图吧担当产品经理。通过这几年的观察能体会到市场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2008年的时候互联网地图最火,我们主要做地图网站,当时无线客户端都还是比较低端的机型,没有智能客户端,主要是受项目驱动做一些东西。后来,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突然有了发展,我们做互联网的团队纷纷转型向移动终端做开发。现在,互联网业务变化不大,但无线业务已经划分成了好几个产品线,变得越来越大。
《3S新闻周刊》:“查周边”在开发之初有着什么样的设计和想法?
何棣:我们的灵感来自于德国的一款名为ALOQA的软件,后来它被摩托罗拉收购,它的每个频道提供一项基于位置的分类,而每个分类均来源于垂直的合作伙伴,整合之后具有标准的数据格式。这款应用到了国内后,运营环境有了很大不同,始终没有很好的起色,所以现在不怎么为人所知。后来,我们便萌生做一个类似的产品来迎合中国的市场,因为我们看到这种产品可以让一些不怎么喜欢看地图的人能够更加便捷地查询地理信息,具有创新价值,便开始着手产品的研发了。
资源开放与共享是当今的一大趋势,“查周边”的产品特点便是广泛聚合优质资源,成为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周边服务平台。有开发者抱怨在与伙伴合作时遭遇了“绑架协议”,导致在协议期内他们无法继续和同类公司再合作。面对这样的问题,“查周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3S新闻周刊》:资源的共享、开放API接口如今已成为主流,“查周边”的主要资源与数据大多由合作伙伴提供,那么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对于咱们的产品有什么样的意义?
何棣:地图数据生产过程中很大的一块问题就是数据更新,地图厂商做数据更新时,一般是对道路的更新,POI更新比较少。同时每个垂直领域都有很强的厂商做这些POI的运营,他们有着更好的数据精准度和丰富度。图吧有地图和定位的能力,我们再结合垂直领域合作伙伴提供的优质数据,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的。
《3S新闻周刊》:据了解,有些开发者和某个很大的垂直领域企业合作,获取他们的资源和数据,但同时也签订了“绑架协议”,协议要求开发者不能再和其他同类的企业有合作,咱们的团队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何棣:我们目前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于同类的资源,我们目前也是只找一两家作为我们的数据提供方,合作伙伴也都十分欢迎这种合作模式。做这件事要明白两点,一是必须知道哪些资源和数据是用户最想要的,找最佳的合作伙伴;二是了解自己的产品是否与友商存在冲突,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了利益冲突后才有了霸王条款。查周边只是一个入口,就像hao123导航网站,我们给合作伙伴带流量、带订单,因此不会有这种冲突。
《3S新闻周刊》:咱们与一些伙伴进行合作,但很多用户并不关心“查周边”是跟谁合作了,一旦在使用服务时出现了问题,往往用户会将错误归咎于咱们自己的产品上,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何棣: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但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开发团队主动去回避的,其实很多时候,服务商都会主动承担起意外发生的责任。比如我们的代驾服务就是在和“e代驾”合作,据我了解确实曾出现过一些服务上的问题。一旦出现了问题,“e代驾”都会积极地去解决。所以在选择资源或服务时,有必要选择那些优质的、有责任心的提供商。
目前,图吧公司正处于盈利状态,这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学习的事。那么“查周边”这款产品是否已经找到了盈利的方向呢?
《3S新闻周刊》:正是对于服务商质量有着很好的把控,“查周边”有了非常高的用户量及用户黏性,在有了用户量之后,产品盈利在模式上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何棣:“查周边”未来肯定是有盈利模式的。我们相信商户和用户之间走得非常近的服务,盈利模式一定很多。所以不太担心以后盈利模式的问题,我们把用户先做起来。至于谈盈利的模式,互联网时代已经借助地图玩了太多的所谓盈利模式“创新”,其实早就不新鲜了,说白了无非还是广告模式和分成模式。
《3S新闻周刊》:咱们会走广告模式多一些还是利润分成模式多一些?
何棣:我们目前还处于发展用户的阶段,没有去上广告,现在流行那些提供关闭广告的收费服务,我认为不是长远之策。现在,我们已经在利润分成模式上有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前面提到的“e代驾”,我们和他们有个400电话的合作,通过这个渠道来实现利润分成;像酒店预订,我们也在和“住哪儿”进行分成。利润对用户来说也是重要的,因为有了利润空间,我们可以给用户更多的价值,用户就更有理由用你。这是三方都有好处的事情。
《3S新闻周刊》:手机支付正在形成一种趋势,“查周边”会不会把支付做进去?
何棣:现在在很多应用里都会看到地图和LBS,我认为手机支付就像现在的地图一样,在未来也会成为标配,集成它的门槛并不高。从中期、和远期来看,手机支付会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需求,像代驾服务、酒店预订等服务有了手机支付都会更加便捷,但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在信息提供上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鉴于在产品线中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查周边”特别要求产品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鲜价值。这些都将依托“查周边”充满活力的开发团队的才智与努力。
《3S新闻周刊》:请您介绍一下“图吧随行”的开发团队。
何棣:我们的团队目前有20多人,将产品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全都包括进去。其中,开发者包括负责前端和后端开发的有10多人。
《3S新闻周刊》:开发者的工作状况怎么样?
何棣:工作量很大。和图吧其他产品不太一样,“查周边”一开始被定位为图吧内部的创业项目,因为它比较新,没太多积累,也不是桌面互联网向手机上的延伸。所以这里面就有很多尝试性的东西。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公司要求我们两周出一个版本,压力还是很大的。
《3S新闻周刊》:您提到开发者在工作中有很多尝试性的东西,那么大家是否会把自己灵感和创意发挥出来并赋予到产品中呢?
何棣:当然会,因为公司不大,图吧是一个特别扁平化的公司,很多人都有直接面对公司创始人并说一些想法的机会。而且我们现在每天都有例会,有时会搞一下头脑风暴。虽然开会主要目的是碰进度,但每个团队都会把新的想法奉献出来。整体说来,图吧的开发氛围是非常不错的。
《3S新闻周刊》:与“查周边”相似的产品还有不少,如何考虑做出区别与创新?
何棣:看起来“查周边”与很多产品类似,其实模式上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像“爱帮”的周边查询或者是“大众点评”的快查。他们都是自有数据,而我们是聚合数据,大家都在走自己的路。我们也希望通过创新来增加用户的黏性,例如我们在产品中增加了周边的微博功能,能让用户看到自己身边发微博的人;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加强产品的新闻性和时效性。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