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探秘导航卫星缘何神通广大?

导航卫星一般由多颗卫星组成导航卫星网,只要用户测出与4颗导航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并根据导航卫星发出电波的时间、轨道参数,就可以确定自己瞬时所在经纬度位置和速度方向。

  导航卫星一般由多颗卫星组成导航卫星网,只要用户测出与4颗导航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并根据导航卫星发出电波的时间、轨道参数,就可以确定自己瞬时所在经纬度位置和速度方向。

泰伯网

  卫星导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普勒测速导航,另一种是时间距离导航,简称时距导航。

  多普勒测速导航。我们知道,导航卫星上发出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是不变的,但由于导航卫星在高速运动,相对地面的观测者来说,频率会发生变化(频移)。由远而近时,频率会增高,由近而远时,频率会降低,这与我们站在铁路旁听火车的汽笛声一样,由远而近时,声音越来越尖锐,由近远去时,声音越来越低沉。其实火车汽笛声的频率是不变的,这种现象被科学家称为多普勒效应。飞机、轮船、车辆等用户,通过测量导航卫星无线电波的多普勒频移,就可以推算自己与导航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率。

  时距导航。用户通过测量从导航卫星发出的导航信号的传播时间,推算自己与导航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自己的瞬时所在位置。

  目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经历了大发展,目前的北斗二号一期采用多普勒测速定位,即用户根据接收到的导航卫星发送信号的多普勒曲线和轨道参数,推算出用户位置。北斗二号一期采用时间测速导航定位,即用户首先要测量来自天上至少4颗导航卫星发送信号的传播时间,然后完成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和速度。

  卫星导航的精度是由卫星的数量决定的。如果导航对象同时只能观测到一颗卫星,根据卫星和自身的相对运动轨迹来判断自身的位置,那么,精确的定位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做出,由于在这期间导航对象处于运动中,导航精度就必然产生很大的误差。在卫星数量少的情况下,高精度的定位必须在停止运动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决定了第一代卫星导航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导航,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必须由多颗卫星组网。

  根据卫星导航原理,最基本的全球导航网至少需要18颗卫星来维持,再加上必要的修补卫星,同时要有近30颗卫星在轨,才能可靠地对全球99%以上的地区提供导航信号。

  如此之多的导航卫星,可以在天空没有遮挡的情况下,保证地球上的用户任何时候都能接收到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每个信号源都可以测出从卫星到用户的时间,再乘以光速(无线电波的速度)就是到卫星的距离。根据简单的数学原理,两个球面交汇于弧线,三个球面交汇于点。所以同时取得三个卫星信号就能够确定任何一点的坐标。为了保证用户的时钟和卫星时钟一致,第4个卫星信号要用来校正系统时间。于是4个卫星信号就可以保证高精度的定位,再通过对卫星信号变化率的测量,用户就能知道当下的运行方向和速度。

  卫星的轨道数据是预先设定好的,但也在缓慢变动。所以,任何一个时刻卫星的位置也是个变量。为了保证三个“球面”的球心位置准确,卫星发送的导航信号实际上是一段内容丰富的电文,向用户随时通报卫星的位置。卫星本身不具备计算能力,所以分布在全球的测控站必须随时监测卫星的运行,根据各种环境的微小变化来计算轨道,再把轨道信息传递给卫星,由卫星传送给用户。

  在计算中,地球各部分引力的微小变化、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甚至卫星高速运动带来的相对效应都必须纳入考虑。如果没有丰富的地球物理数据以及强大的计算、通讯能力,卫星导航的数据很快就会被误差淹没。因此,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不仅需要具备卫星组批生产、发射,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术做后盾,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所以,具备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如凤毛麟角。(汲露)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前NOKIA团队开发GPS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