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说到卫星导航,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就是GPS,而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投入使用,这一状况将逐渐发生改变。最近,已拥有16颗卫星的北斗系统,正式完成了区域组网,并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其深度的应用开发,也在上海全面展开。
GPS的民用服务是面向全球免费提供的,除了车载导航,我们身边几乎每个智能手机也都是它的用户端。那么,作为“后来者”的北斗系统有什么优势呢?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峰以腕表式的亲情关 爱装置为例:
小孩、老人、通过北斗的系统。是不是从床上掉下来了,是不是在卫生间跌倒了,是不是超过了一定范围,很犹豫在徘徊,不知道回家的路了,随时随地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不仅知道方位,还能知道处在哪个具体的房间,更准确的精度是北斗相比于GPS的最大优势,而且其信号强度在室内也足以接收。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大吾说,北斗的精度等级共分为三个层级,其中民用服务和GPS一样,也是免费全面开放的:
对于军事应用是保密的,精度应该到毫米级厘米级的精度,政府部门来讲,精度是在分米级左右,民用的是完全放开的,GPS的精度也就在10米左右,我们通过卫星定位精度是差不多的,在地基做一些增强手段,给民众后续达到的精度也是在米级左右。
除了准确定位,北斗的另一项功能是和地面的原子钟构成一套同步的授时发布系统,时间误差控制在10纳秒左右,也就是一秒钟的一亿分之一。陈大吾说,这将使我们摆脱对GPS授时的依赖,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
美国GPS在星座之间进行调整,有的地方信号就中断,我们都是数字图像,只要把码头的时间打乱以后,就同步不起来,传过来的全是马赛克。金融更危险,跨行结算,只要银行间不同步,差一秒钟,就几百个亿的误差就会出来。
目前由16颗卫星组成的北斗星座,可以覆盖整个亚太地区,已经开始向一些友好国家提供服务。今后,按每年1到2颗卫星的发射速度,到2020年,北斗将以35颗卫星的规模覆盖全球。陈大吾说,和组网工作同步的,是进一步发掘北斗的深度应用,目前,路况监控、城市管理、养老服务方面的应用都准备在上海率先启动,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移动、联通这样的大型运营商: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全国性的运营服务公司,到后面是全球性运行服务平台,一些数据在我这个平台上可以分层次地给大家共享,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通过一些盈利模式,开发出自己的产品。
预计未来十年内,国内卫星服务年均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带动形成超过2000亿的产业规模。而上海作为北斗导航的国家产业基地,年均增速将超过30%,并提供近十万个就业岗位。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