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张勤:高德车载服务一定会在商业模式上创新

高德软件CFO张勤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高德明年的业务中,位置上面肯定还是车是第一,然后手机,再来是政府企业应用。我们觉得车和手机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这可以说是决定公司未来的重要生命线。

  高德软件11月15日公布了2012年Q3季报,该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7%至4020万美元,Non-GAAP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0.4%至1280万美元。针对高德软件第三季度业绩亮点以及近期发展动态,记者对高德软件CFO张勤女士进行了采访,以下为访谈内容:

  记者:车载前装业务营收同比增速9.2%,环比降低4%,增速降低主要是受车市低迷影响?有无再出现类似丢宝马订单情况出现?预计该业务何时能复苏?

  张勤:从我们收入确认的角度,我们何时拿到整车厂或车载导航硬件供应商的订单,直接影响我们确认收入的时点。我们更多会看同比增降幅度,因为这个数字会更多体现车载业务发展状况,而季度间的变化多是订单时点的影响。从同比角度看,我们今年前三个季度的销量的增幅远远大于中国汽车市场整体3个多点的增量,也大于我们收入的增幅,这主要得益于高端车的增长幅度。明年我们还会有一批新增汽车客户,但宝马订单会对明年销量有负面影响,这个影响已充分体现在我们的股价里了。

  记者:增长的订单主要还是来自高端车?之前看到高德说打算进入中低端?

  张勤:从财务的角度,目前车载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确是高端车。但是从战略的角度,中端车的市场是不容忽视的。另外,我们也很看好汽车带通讯功能即所谓的车联网时代的机会。无论高端还是中低端,车厂都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从13年开始,会有更多车厂推出线上和线下的综合性的导航和地图服务解决方案,我们看到很多车厂在线上部分更多倾向把车屏作为车主的智能手机的一个延伸。因为我们在手机导航和手机地图上的独特位置,会使我们帮助车厂做这件事更容易。我们相信,未来车载在商业模式上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记者:宝马的营收影响主要体现在明年?

  张勤:对,主要在明年,这个对明年车载收入会有一定负面影响。这个已经被充分地体现在我们的股价上。但是,我们跟宝马的合作不会中断,比如有的车型暂时不会切换,另外我们仍将继续支持现有车型的地图数据更新。

  记者:车载上的商业模式具体是怎样的变化?

  张勤:在现有的授权使用费的基础上再有增值服务费,比如提供实时交通信息的服务费,路边救援,远程诊断等增值服务的服务费。这些费用有可能前一两年由车厂赞助,也就是说车厂付钱给我们,对车主免费。未来的费用可能会转嫁到用户手上。随着车联网方面的进展,未来很可能还有其它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在为未来的创新模式做投入。

  记者:服务的成本会增加吗?

  张勤:这些投入不单是为了汽车,也是我们在手机端的投入,因为后台是同一个,只是前端屏幕展示不同,后面的本地搜索、商家信息还有数据更新,都是相通的,协同效应很高。

  记者:如果想靠生活服务类信息收费,怎么去面对一些免费产品的竞争?

  张勤:有竞争才能有发展不是吗?变现的问题对所有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公司都是挑战。地图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已经是肯定的和被公认的,高德作为一个专业,中立的以及专注于做地图及位置服务的公司,我们认为我们也是很有机会的。

  记者:那这个机会,或者说主要的优势的是什么?

  张勤:很大程度上这个优势在于拥有数据。未来通过云端与第三方数据的融合和实时更新,互动,拥有数据的优势会更明显。

  另外我们目前在终端上的占屏优势也是很重要的。汽车和手机都可以看成移动终端,汽车厂和手机厂商之所以愿意付费预装高德导航是因为他们认可我们是专业的做地图和导航的公司,而把我们提供的地图和导航产品和服务作为吸引用户的卖点之一。

  也正是由于我们的专业度和专注度,以及我们在移动终端上的独特位置,我们也吸引了一批生活服务提供商愿意与我们进行深度的合作,而不是把我们看着竞争对手。这反过来也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范畴和质量,也成为我们的有一个优势。

  记者:移动端预装收费,目前最大的客户是谁?

  张勤:三星。三星在手机端的市场份额这个大家都清楚。

  记者:那么目前收费的导航app,在android的收入来自厂商的预装费用,在ios来自用户付费?

  张勤:对,Android手机预装的模式其实跟车厂license模式一样,我们的导航软件装一部手机我们就收一份钱,这是我们现在的模式。在ios上的高德导航软件是通过app store下载方式。但是我们自己认为不能永远持续这个的模式,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机会,一定还会有新的商业模式。

  记者:譬如呢,广告?

  张勤:精准广告推送会是其中的一种,但是我们也在探索其它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现在的很多的投入,在费用上的投入都是为未来商业模式上的投入,包括改进本地搜索,后台云端的架构,自有数据与第三方数据的融合等等。

  记者:未来在手机上POI会有更多内容展示吗?

  张勤:当然。一方面我们会加大地理信息的实采,另外和第三方,生活服务类信息的合作,会有一些亮眼的合作不断公诸于世。此外,高德地图是ios6在中国的内置地图,你打开会看到Autonavi,这是我们的英文标识,中文Siri后面产生的关于位置的搜索服务也是我们在做,我们作为苹果在中国的位置服务的唯一合作伙伴,其它想在ios6地图上提供位置服务的商家,需要与我们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记者:这是高德认为跟苹果合作,获得的最主要收益吗?

  张勤:战略上说是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收益就是对高德品牌的提升。在ios6上其他的应用,只要调用地图,by default你就要调用高德地图。IOS6上线后在短短两个月里,调用我们地图的应用,已经有上万个。这跟以前在ios里的Google地图的地位是一样的,用户可以在很多app里看到google地图。如果我们的地图预置在很多很多汽车和手机里,同时也会展现在很多很多开发者的应用里,那你说我们不也成媒体了?

  记者:现在在ios上产生的搜索量有多少?

  张勤:数字可能不方便提供,而且是上升的,尤其是中文siri的搜索量。另外就是每天ios地图的调用量也很可观。这对我们的研发团队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我们的客户资源是我们吸引人才的一大亮点。这一点我们非常自豪。此外,我们认为未来iphone5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个搜索量还会有大幅提升。

  记者:目前跟苹果合作的收入有多少?

  张勤:这个也不方便提供,但可以说是服务费性质的,未来不排除其它形式。

  记者:手机用户的增长,哪个平台更快?

  张勤:从增长的角度肯定是andriod和ios。从总用户量和日增用户量上看Android均占比最高,我们仍有一部分Symbian用户存量,但明显看到iphone/ipad用户上升较快。最近高德也推出了基于Win8操作系统的手机地图应用。

  记者:高德统计的8500万用户是自有app用户还是包括合作伙伴的?

  张勤:完全指的是用户免费下载或手机厂商免费预装的高德地图里面的用户,你可以想象我们还有车上那么多用户,付费手机导航用户,苹果上的用户,通过其它开发商的应用使用我们地图的用户,这些都不算。

  记者:关于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位置服务,这部分业务三季度营收增速26.2%,和上个季度104%的增速相比放缓很多,主要是什么原因?

  张勤:一方面是手机预装量的基数增大的因素,另外就是这里面包含的运营商业务和PC端互联网业务的走势下滑造成的。但是这块业务的主要的驱动目前还是手机的预装。由于基数增大,未来预计增速还会放缓。

  记者:那么互联网这块,API的客户有没有减少?

  张勤:没有,只会有增加,但收入占比小。战略上我们除了对一些大型企业客户提供收费的定制化的API服务以外,我们向更多的开发者提供免费的API。前两天刚刚闭幕的高德地图应用大赛也是为了吸引更多开发者使用高德地图API。

  记者:调用API的客户大概有多少?

  张勤:大概是十几万。

  记者:政府企业收入Q3营收增速比较快,达到51.4%,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勤:主要的推动就是政府项目,我们看到各级政府正在加大对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包括我们提供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航空摄影影像数据和三维数字城市管理平台。这块以前我们只做大型项目的,譬如省级的,现在的客户已经达到自治县这一级的。给我们的感触是整个国家在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这是这块业务的原动力。

  记者:这块的利润怎样?

  张勤:其实相对其他业务较低,因为政府项目涉及大量客户化还有就是航空摄影的费用,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多。只要是政府企业的收入往上涨,我们的相应成本也会增加。

  记者:政府业务相对竞争会不会比较少?

  张勤:不会,有很多你平常看不到的公司在竞争。一些传统的做GIS的公司,很多是区域性的公司,他们也有自己地方性的优势。另外我们做政府项目也是有选择性的,要事先做可行性分析包括收益水平。

  记者:未来这三块业务,位置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张勤:位置上面,明年肯定还是车是第一,然后手机,再来是政府企业应用。我们觉得车和手机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这可以说是决定公司未来的重要生命线。至于政府企业应用,我们也会继续做,一方面是看好这块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个业务为我们传统地图业务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所带来的资源是个很好的补充。(陶然)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