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伊利用全产业链管理的情况。在节目中,记者参观了伊利GPS监控室,在监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一条红线,伊利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红线就是我们今天上午在牧场看到的车辆,一直从牧场到工厂运行的GPS轨迹图,现在我们全国已经有2000余量这样的奶车,实现了全程GPS监控。”屏幕上这条红色的轨迹,也正是伊利加强质量控制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最早伊利实行人盯车。2007年,伊利开始GPS原奶管控,先在一部分区域试运营。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运营。2011年7月,伊利GPS实行升级,对运奶车基本上全部可以监控。2011年11月份,升级全部完成。运用GPS定位后,每个车上装有摄像头,每隔10秒钟自动拍摄图片回传,伊利工作人员只需要轻点鼠标,每辆运奶车的“行踪”便可以第一时间知晓,这就提高了原奶的安全性。如今,50个人在做以前两千多个人的事,对于伊利而言,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呼和浩特市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全国所有车的数据都要汇总到伊利办公大楼里,然后再根据地区划分区域。伊利事业部下面有三个区域,三个区域下面相当于30个地区,一个区域管10个左右的地区。伊利50个工作人员分布在每个地区,每个人负责自己地区的数据。此外,总部还专门设有督察部对GPS进行监督。
据介绍,伊利未来的规划是,“三班倒”进行专门监控,对集成原奶链条上所有环节进行监控,做成中央控制室。伊利实际监控中心不仅仅是对原奶运输的监控,还包括对其他的生产运营数据的监控,借着生产运营管控中心,伊利将GPS物流运输,奶站的生产现场,挤奶现场,牧场养殖,饲料生产等过程,全部进行监控。这样,伊利集团就在整体上构成了对集成原奶链条上的所有环节进行监控。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