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辽宁省已投入550万元实施无人机航空监测项目,今后将在营口和大连海域建设两个无人机航空监测基地。
在鲅鱼圈和庄河设无人机基地
据悉,两个无人机航空监测基地将分别设在营口鲅鱼圈海域和大连庄河蛤蜊岛地区,其中营口市基地将在鲅鱼圈海域采用人工填海的方式建设,航空监测范围为辽宁省渤海海域;大连基地将在庄河蛤蜊岛建设,航空监测范围为黄海近岸海域。
目前,营口鲅鱼圈海域无人机航空监测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规划论证中。
解决载人飞机不能解决的问题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辽宁海域面积辽阔,仅靠卫星和载人航空飞机获取的海洋监测遥感数据已远远不能满足海域管理的需要。而且之前使用的大型或轻型载人飞机不适于完成低空、小面积、突发性航空遥感任务。
“无人机的应用解决了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江苏省连云港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具体负责无人机的技术人员赵主任说,无人机会根据需要对海域实时监管,当天传输数据,对重大疑点、事故有一个应急处理的作用。
无人机可飞10~16小时
赵主任介绍,无人机用于海洋监管还是第一次,由于没有参照物作业难度大,2011年底,无人机海域动态监测项目第一个试点在江苏连云港开展,目前已完成2种类型的无人机(测绘型和监控型)的配备和监控团队的培训。测绘型无人机主要负责拍摄图片,获取监控和遥感数据;监控型无人机负责拍摄视频数据。飞行速度每小时150公里,续航能力最大可达10~16小时,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信号传输,一架无人机造价在100万元左右。
赵主任说,操控要2~3名的操控手,一般都是专门培训,还要有专业技术人员预先设计好飞行程序。这方面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各地方管理部门积极培养。(杨晓明)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