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十六大以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巡礼之六

十六大以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解放思想、审时度势、站高望远、科学决断,提出树立“大测绘、大科技、大产业、大服务、大发展”的理念,确定了测绘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


泰伯网

  十六大以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解放思想、审时度势、站高望远、科学决断,提出树立“大测绘、大科技、大产业、大服务、大发展”的理念,确定了测绘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明确了测绘工作“基础先行、服务保障、应急救急、统筹协调、管理监督、维护安全”六大作用的定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准确把握科学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发展、开拓思路、主动服务,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在重大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应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不断改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服务。

  抢险救灾 雷厉风行

  测绘地理信息是了解灾情、指挥决策、抢险救灾的科学工具和基础数据。十年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在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置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灾害多发频发、灾情严重,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启动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预案,积极响应、紧急行动、超常运作,迅速投入到抗灾救灾应急保障服务中,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受到了各方好评,被誉为“灾区上空的眼睛”。

  2011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视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时指出,“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重建中,测绘部门冲锋在前,第一时间获取和制作灾区影像图,第一时间提供给应急工作使用,为了解灾情、指挥决策、抢险救灾及恢复重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011年7月20日,李克强副总理就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测绘系统开展全程全方位高质量的测绘保障工作,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作出了特有贡献。谨向同志们表示感谢和慰问。”

  为重大自然灾害处置提供有力保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时间启动测绘应急工作机制,迅速开通基础测绘成果提供绿色通道,紧急调集9架飞机、协调国内外多颗遥感卫星不断获取灾区影像,研制灾区三维地理信息应急服务系统、抗震救灾综合服务地理信息平台,启动突发事件空间定位系统,组织对震区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保障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及时到位。紧急制作、提供98个受灾县的分县影像地图和部分地区的影像地形图,累计向中办、国办、武警部队等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专题地图300多种、提供地图5.3万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2TB。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紧急测制地图,提供地形图4088张、专题图1315张、专题数据13GB、基础地理信息数据396GB、遥感影像图20470张、遥感影像数据6848GB、应急保障信息系统40套。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紧急赶制出1:1000灾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地图,并研建、提供了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组织完成灾后泥石流掩埋堆积量、灾前灾后对比分析等工作,累计向各有关部门提供地形图285张、专题图279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278GB、遥感影像图1520张。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紧急利用已有的基础测绘成果,加工制作灾区震前行政区划图、卫星影像图和地形图,紧急派遣无人飞机应急小分队连夜奔赴灾区实施航拍任务,在第一时间将包括这张图在内的第一批盈江地震灾区震前、震后专题地图提供给有关部门。此外,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连旱、南方洪涝灾害、各地泥石流灾害、彝良抗震救灾提供了抢险救灾急需的各类测绘成果,为抗击自然灾害、科学救援提供了准确信息、赢得了宝贵时间、减少了灾害损失。

  为公共卫生社会安全提供及时保障。2003年4月,我国突发“非典”疫情。测绘工作者立即编制提供“非典”防治专题地图,迅速开发“非典”疫情实时查询检索系统,为防治“非典”建立了辅助指挥决策和快速反应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疫情发布系统对于疫情分析控制与预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稳定社会治安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先后为中办、国办、总参作战部、武警总部、安全部等部门提供了专用数据50GB及编制维稳专题地图50幅。专门为2009年国庆阅兵庆典活动直播报道、模拟训练与推演开发了系统,在处置利比亚撤侨事件中提供了有效保障。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指挥中,快速获取了大量急需的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资料等,满足了多方面的需要。

  为大量日常应急需要提供重要保障。为国务院应急办建立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了遥感监测信息、地震灾情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灾情三维集成可视化与综合分析展现。建立了灾情信息互联网发布机制,在国家局官方网站发布涉及27种灾害类型的灾情信息5924多期。为外交部、公安部、水利部、国台办等部门编制应急工作用图。积极为国家减灾委及其成员单位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支持。向民政、公安、安全、交通、林业、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提供了大量地理信息数据,用于灾害预警、灾情发布、防灾减灾和相关研究工作。

泰伯网
玉树灾后重建测绘保障

  围绕主题 突出优势

  公共服务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六大以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努力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

  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局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工作,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农业发展等,推出了大量适农惠农测绘产品。大力实施乡村用图和百镇千村测绘工程,一县一图、一乡一图、一村一图的目标顺利推进,充分发挥了测绘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针对“三农”的特点和需求,开发了农村交通旅游图、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分布图等专题地图,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农村信息化建设、防灾减灾、农村旅游开发以及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快捷、实用的测绘保障服务。积极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保障服务,为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先后启动西部测图工程、西部市县挂图工程,建成若干西部地理信息系统,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提供支撑。积极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和规划编制提供地理信息支撑服务,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等区域战略的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过程中,提供了全程性和多方位的地理信息服务保障。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服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援藏、援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为推动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测绘保障服务。

  促进科学管理决策。积极支持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府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地理信息辅助支撑。开发完善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了中越边界谈判信息系统、行政区域界线勘界信息系统、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等。完成了全球地理底图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地图产品编制项目建设,为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先后为国家各部门和单位建立专题信息系统、制作专题地图提供了大量基础地理底图数据,在反恐维稳、国家安全、陆地国界信息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推动区域和城市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提高地方政府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国土资源调查管理等国家和地方重点工作与重大工程建设,青藏铁路、沪宁高速、京津城际铁路、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营线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塔里木河流域、三江源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环境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测绘成果和技术服务。积极协助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全力配合统计部门提供完整的经济普查区图,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空间定位技术建设120指挥系统,为核电站建设、油田开发、矿山开采、地质调查、南极科考提供重要地理信息服务。

  服务群众社会生活。稳步推进公众版测绘成果开发与应用。开展了公众版测绘成果开发工作,完成了覆盖全国范围的819幅1:25万公众版地图,进一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地理信息的迫切需求。开通国家动态地图公益网站,为政府管理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资料,也为科学普及和公众生活提供有益的信息源。成功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网站,为公众提供了权威、可信、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根据国务院授权,审核公布74座著名山峰高程数据和中国陆地最低点高程数据,便于社会大众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等活动中使用。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支持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服务,让更多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满足需求 强化服务

  十六大以来,全社会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适应时代需求,积极提高地图服务质量,地图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切实维护国家主权。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地图服务,在全国大力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全民的国家版图意识普遍得到提高。联合外交部编制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1:100万中国国界线标准画法样图》,为公开地图中我国界线绘制提供了依据。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门户网站开通标准地图下载服务,编制并不断更新标准电子地图,提供社会各界免费浏览、下载和使用。通过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以互联网地图的形式发布我国国家版图,宣示和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与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组成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指导编制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标准挂图并在全国推广使用。组织编制南海诸岛地图、钓鱼岛等地图,进一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大力推出丰富产品。通过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每年公开出版的地图约2500种,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政区类地图、交通类地图、旅游类地图、生活类地图和文化创意类等地图产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过去十年间,中国导航电子地图应用市场及其相关产业已形成,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已经从初期的单一应用(车载导航仪)发展为现有的多元应用(包括车载导航仪、PND、手机、互联网等),用户群体不断增加,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影响也日益深远;互联网在线地图服务自2005年以来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社会公众最为新型、应用面最广的互联网使用工具,在线地图服务市场也成为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应用市场之一。

  全力保障领导用图。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管理决策需求,编制各类领导工作用图,为领导人日常办公和出访,为领导机关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处置突发事件,进行宏观管理决策等提供地图保障服务。仅2011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中办、国办、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总参、武警等20余个部门提供领导工作用图共计百余幅。30余个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领导工作用图编制与服务工作。

  积极服务重大活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以地图为载体充分发挥测绘在重大事件与活动中的作用。联合17个部委编制出版了《地图见证辉煌》地图集,以地图形式全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色地图”编制与服务工作,全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30余家单位出版和发行百余种“红色地图”产品,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在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钟策)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