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正式发布iOS 6,其中新添的地图功能却颇为引人争议。iOS 6地图与其他地图功能的对比也有不少,但很多都是隔靴搔痒,没有拿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对比就是意义不大的对比。所以我们决定将iOS 6与其他地图应用或网页地图服务放在一起竞争,测试实际使用中这些地图各自的优缺点。
一起参与竞争的包括iOS 5的谷歌地图、谷歌网页地图服务、诺基亚地图、TomTom GPS应用、微软的Bing地图,还有来自以色列的导航应用位智(Waze)。
矢量图特征
苹果地图相对于iOS 5地图来说,在纯技术方面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使用矢量图。也就是说,苹果地图采用精确描述、解析度高的地图信息,而不是采用静止的位图拼凑而成。因此,苹果地图2D和3D效果都非常流畅,光从这一点就足以秒杀过去几个版本的iOS地图。
使用矢量的地图,数据流量消耗也会大大减少(估计可减少80%),因为iPhone可以更快地下载大面积的地图,这样也能为你节省不少用电量。之前也有提到,矢量地图也能让iOS 6用户离线使用地图,把网络关闭,我们仍能看到大面积的地图,这一点比iOS 5地图有进步。谷歌自家的Android版地图也是用矢量图,但离线时能看到的地图范围就没有苹果地图的多了。
动态2D地图
为了提供更好的离线地图,苹果用他们新的矢量地图逐渐在地图上呈现出细节,当缩小时,界面保持整洁。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渐进式动态信息呈现方式。先看看美国汽车协会提供的旧金山中心高架快速路纸质地图:
再看iOS 6的地图,它在显示高架快速路的同时,还在高架快速路上面标出繁华的街道,而且可以很立体地看出,有一条13号街位于高架快速路的下面,纸质地图当然没有那么清晰。另外,左边的McCoppin街,苹果地图准确地标明McCoppin街的尽头,但是纸质地图却延伸到高架快速路的下面。
缩小地图,高架快速路则很清晰地显示出来。苹果明智地决定了什么时候清晰呈现高架快速路,什么时候细腻地呈现高架快速路下面的街道。高架快速路其他部位下面不是很重要的街道就没有这种明了的视图转换。这种视图的转换使街道方向更加明了。苹果地图只有放大到一定程度才会显示大楼。谷歌地图即使缩到很小,依然可以看到不明显的大楼痕迹,和一些路标。也许苹果是为了提高显示速度,保持界面整洁。
iOS 5的谷歌地图放大后,街道的显示跟苹果地图不同。谷歌地图放大一点点就能看到路标,看起来很详细的样子,但实际描述不是很明确。再放大一些,iOS 5的谷歌地图比苹果地图更早显示大楼。那些用惯了iOS 5谷歌地图的用户,很不习惯苹果地图要放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示大楼,他们误以为苹果地图太简单。实际上苹果要我们继续放大地图才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苹果注重的地方不同。苹果希望地图界面更清晰,界面更简洁,除非用户需要查看路标,否则苹果尽量将道路清晰列出,而不是让路标将界面搞混。Android的谷歌地图也是用矢量图,但在描绘交叉路口的时候还是没有苹果地图那么清晰明了。
[page]
Android谷歌地图应用实际上跟谷歌的WebGL地图是用一样的矢量图,但跟苹果的矢量地图不是同一类。
诺基亚的网页地图应用就没那么详细了。比如还是左边的McCoppin街,诺基亚地图就没有清晰地画出McCoppin是否在高架快速路的下面。既然是web应用,iPhone用户可以利用Safari的全屏功能将其放大。但诺基亚网页地图应用暂不支持Retina屏幕分辨率。
诺基亚地图界面不够吸引人,浏览体验也不佳,但诺基亚地图更适合用来查找地点和路线。
微软Bing地图也非常简单。虽然与诺基亚合作地图,但微软的Bing地图则是另一种风格。放大,Bing地图简单到出奇。
谷歌和诺基亚的网页地图在他们擅长的方面就能发挥作用,但从整体上说,仍不敌苹果地图应用的体验。可以说,在2D地图中,苹果地图显然会是胜利者。
其他2D选择
许多用户看不出苹果2D地图的好,那是因为许多评测都专门挑苹果地图不支持的区域来批评。苹果2D地图支持181个国家。谷歌地图声称支持209个国家,诺基亚也对外称支持将近200个国家,谷歌和诺基亚地图覆盖了一些苹果没有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如果你在苹果地图不支持的国家或地区,你也可以从App Store下载其他的地图应用。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