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揿下按钮,一架白色监控型无人机迅速发动,在天空盘旋高飞。几分钟后,无人机通过监控设备实时拍摄的影像显示在电脑上,蔚蓝海面上的岛礁、船只清晰可辨——在江苏连云港市海域使用动态管理中心,技术人员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对我省部分海域实施三维可视化监管。
操控人员演示无人机
国家海洋局海域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试点23日在江苏连云港通过审查验收,标志着这项技术应用在江苏沿海海域率先起步。
今年1月,国家海洋局确定在连云港开展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试点工作。1月8日,江苏省在连云港举行了全省海域三维立体监管平台暨无人机首航仪式,共进行了监控型和测绘型2种型号共2个架次的无人机飞行,航拍区域21平方公里,所获数据均直接传送到连云港海域动态监管平台中心。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谢伟军主任介绍,相比较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现场监视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等,无人机飞行操作智能化程度高,可按预定航线自主飞行、摄像,实时提供遥感监测数据和低空视频监控,所获取的遥感影像分辨率高达0.1米,远高于卫星遥感影像,具有机动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将成为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重要的信息源。
江苏省前后已投入两架无人机进行沿海海域遥感监测,完成了对连云港全部近岸海域、300余平方公里围填海海域、10余个海岛以及南通近1000平方公里养殖用海海域的航拍,采集了海量的海域空间资源和海域开发利用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数据。今年3月,完成了如东县海岸线和海域使用情况的航拍,成功获取了508平方公里海域0.2米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图片4209张。今年8月,完成连云港示范区35平方公里0.1地面分辨率无人机航空影像图片1888张。这些数据及航空影像图片,将为提高海域监管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下一步,江苏将探索无人机操作、影像快速获取、数据快速处理等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建立一支业务熟练的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团队,形成安全可靠的无人机操作和遥感监测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探索对重点监测成果在海域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健全海域管理、海监执法与动态监测三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机制。(陈家根)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