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苹果发布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万众瞩目的iPhone 5如期面世,正式版iOS 6也如约而来。如此前描述的那样,iOS 6添加了对Facebook的整合,改进了照片流功能,引入了全新的Passbook以及——苹果地图。
回首过去的WWDC2012,iOS部门高级副总裁斯科特·福斯特尔(Scott Frostall)在介绍iOS 6系统时强调,苹果地图包含以下特性:
本地搜索,查找附近的商家和景点,同时整合Yelp,带来查询餐厅的基本信息和预览照片。
交通服务,提供实时更新的路况信息,由匿名的iOS用户持续提供最新的交通信息。
整合Siri,可以查询所在地附近的加油站,或者到达目的地的大概时间和距离。
逐向导航(Turn-by-turn navigation),手机锁屏时也能继续使用。
Flyover,提供被查询地点的3D摄影模型。
3D地图,画面实时渲染。
除了这些已经在WWDC2012上透露的特性外,此次发布会,苹果地图又引入了两项新特性:
用于发现共同兴趣点(POI)的搜索引擎。
卫星地图。
整体而言,正式版iOS 6中的苹果地图获得的新特性很有限。
犹记得蒂姆·库克(Tim Cook)在WWDC2012的总结陈词上语气夸张地将苹果地图描述为“难以置信的全新地图”。老实说,我很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苹果地图具有的本地搜索、交通服务、逐向导航等功能,Google Maps同样拥有。但是Google Maps拥有的街景、离线地图以及室内导航等功能却是苹果地图所不具备的。而C3 提供技术支持的3D地图以及卫星图形,福斯特尔在演示时都一带而过,让人很怀疑这两项功能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的体验效果。
至于福斯特尔大加赞扬的Flyover,除了提供比较真切的场景预览外,其他价值还有待挖掘。而且福斯特尔演示时也没有明确表示目前这一功能是面向所有地区,还是只限于某些特定区域。
这些问题都在动摇着人们对苹果地图的信心,它与Google Maps对抗的竞争力到底源自何处呢?
再看WWDC2012时,我发现了一个之前被我忽略的细节——福斯特尔在演讲末尾总结iOS 6的特性时,额外补充了一句——
“在设计地图时,我们意识到那些最好的交通类应用程序都来自于开发者。因此,与其去自行开发,我们决定在iOS 6的地图应用中整合并推广你们(开发者)的交通应用。”
苹果很清楚即便获得了TomTom提供的超过100个国家的地图信息,与经营地图服务多年的Google正面对抗仍欠缺火候,联合开发者的力量无疑才是与之抗衡的最佳途径。
当然,Google肯定不会对此坐视不理。对Google而言,失去iPhone和iPad上的地图应用可不是一桩小事。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comScore在今年三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iPhone 用户使用地图的平均时间比Android 用户多出了35%,地图是iPhone上使用次数仅次于iTunes的应用。而根据某位Google内部人士的估计,Google Maps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大约10亿美元的收益。
失去内置iPhone的资格也意味着Google将失去所有与iPhone用户相关的地理、驾车以及就餐等等有助于投放广告的数据,这对依赖广告收入的Google而言,无疑是不小的打击。
Google旗下的另一个知名应用YouTube在此前也惨遭抛弃,不过最近又卷土重来。Google 似乎憋足了一口气要苹果好看,新的YouTube应用添加了语音搜索、字幕浏览以及视频分享等诸多此前没有的功能。当然,广告也伴随着这些特性悄然而至。
可以预测的是,Google Maps也势必会以同样的方式重返iPhone。如果这样的话,失去内置iPhone的资格反而没有对Google造成太大的损伤。
当真如此的话,苦心积虑的“去Google化”战略就这样被对方轻描淡写的化解,苹果肯定心有不甘。那么,届时的苹果又该如何处理App Store中Google Maps的上架申请呢?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