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贵阳市瑞金南路瑞花广场上,40多块老地图组成的展板,围成一个弧形,向市民展示了贵阳的巨大变化。
市民在参观展览
80张地图,细数贵阳变迁
展板精选了80余张地图照片,分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进行布展,同时对每个年代贵阳市的区划、经济作了简要文字介绍,并附以每个年代贵阳市的地标性建筑、古建筑、主要街道的照片。
据省档案局副研究员韩义义介绍,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古称“贵州”“、“矩州”;元代改“贵州”为“顺元”,开始建设城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扩建城垣,周长1309丈。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正式设省,成为全国13个大行政区之一。隆庆三年(1569年),改为贵阳府,“贵阳”之名便沿用至今。到了1941年7月1日,贵阳正式建市。
9月5日至10日,露天巡展
本次活动由贵州省档案局和贵阳市档案局联合举办,内容为档案法律法规、档案利用实例、“百年地图看贵阳”三个部分。市民们可在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前往观展。
9月5日至6日,在瑞金南路瑞花广场展出;
9月8日至10日,在金阳西南美食广场展出。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