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陕西首次对全省范围PM10进行动态监测

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研究成果使现代化的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真正地服务于大众生活当中,为测绘部门与环境管理部门之间的深入合作搭建了新的桥梁。

  近日,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全省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对省域范围PM10密度及分布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并首次科学计算出陕西省PM10月平均值影像图。此项成果的应用将对区域环境动态监测产生积极而重要影响。

  近年来,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的含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以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又称PM2.5)最受关注。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占一多半,特别是在大城市,PM2.5约占PM10的60%—8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PM10分布趋势间接反映了PM2.5的分布趋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属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陕西省地理国情信息中心)将遥感技术与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相结合,在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率先开展了PM10密度及分布状况的动态监测工作。该中心利用专业遥感影像,科学计算出今年4月份逐日的陕西全省范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相关数据。同时,结合陕西省环保保护厅提供的全省范围内多个地面观测站连续一个月的PM10实测数据,拟合出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线性回归方程;最后,利用相应尺度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结合相应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反演计算得出全省范围4月份PM10月均值影像图。通过此次监测,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成功监测出一直盘踞在渭河谷地至秦岭北麓的"大气污染带",准确的计算出区域性PM10质量密度分布情况,并推算相应空气质量等级。测绘计算出的陕西省大气污染分布情况与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多年的监测结果一致,成果受到了陕西省环保厅等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该项工作主要面向广域、宏观的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在观测方式上弥补了传统站点监测方法在空间范围上的局限性;在数据信息展示和利用方面,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不仅可对监测结果在空间范围上进行直观展示,使专家和大众都能通过图形动态演示的方式清晰的了解到受污染气团分布的位置、浓度、变化方式等信息,同时还可实现污染源分析、受污染气团流动趋势等数据分析功能。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研究成果使现代化的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真正地服务于大众生活当中,为测绘部门与环境管理部门之间的深入合作搭建了新的桥梁。同时,也为今后对PM2.5等其他大气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了解,在将来数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将在第一时间完成对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PM2.5的动态监测。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