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数字吉安”地理空间试点项目正实施

数字吉安,简单来讲,就是一张活生生的地图。目的是将整座城市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给市民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信息平台。

  何为“数字城市”?它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目的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

  在那样的“数字城市”里,人们通过一张电子地图,就可以为孩子择校、查询居住地附近的地质灾害点、寻找吃住行的服务信息等,方便而又快捷。8月27日,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测绘科获悉,将于本月29日在中心城区文山步行街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10周年的宣传活动,并且了解到我市已组织实施开展“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的相关工作。

  “数字吉安”项目前期准备

  “数字吉安,简单来讲,就是一张活生生的地图。目的是将整座城市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给市民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信息平台。”市国土局测绘科吴科长如是说。

  据悉,2011年1月13日,国家测绘局正式批复了《关于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立项的批复》,同时,省测绘局也向市人民政府转发了《<关于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立项的批复>的函》。去年4月28日,由国家、省、市三方共同签署了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共建共享协议。同时,对“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进行了评审。5月16日,市国土局正式向市政府提出了《“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需要经费预算的报告》。8月17日,经费预算报告获得了市政府批示,8月25日市财政局根据批示到市国土局就“数字吉安”项目的预算经费进行了专门调研核准,9月2日,市财政局下拨了“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专项经费705万元。

  “数字吉安”项目内容

  经费下拨后,市国土局对该项目的招标内容进行了调研并开标,通过综合评标江西省第一测绘院中标,并与之签订了测绘合同。根据该合同内容,主要分四个方面进行:控制测量;1:500、1:1000DLG生产与数据整理;1:2000DEM和DOM数据生产;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整理。整个项目在2012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并提交了成果。

  根据“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要内容,下一步还有三维模型的构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5个应用示范系统的建设以及软、硬件的购置等。这些工作预计在2013年上半年能够基本完成,从而形成吉安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这也将进一步促进吉安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数字吉安”建成后的生活

  多种城市信息叠加到同一张虚拟的基础电子地图上,数字城市各领域信息资源完成整合后,各部门可实现资源额共享。“数字吉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后,人们进入到吉安地理空间框架的公共服务平台,便可在地图上查看全市各地地名,三维地图能让市民坐在家中,俯瞰城区各个角落的情况,除了地图的查询功能,购物、美食、住宿、公交路线等信息以及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情况都能在平台上获取。此外,系统将国土局提供的信息整合后,整理出全市重要的地质灾害点,这对群众避灾避险、政府部门了解灾情、及时救援都有很大帮助。

  吴科长告诉记者,所有这一切成果的实现,都离不开测绘。测绘无处不在,没有理由不用到它。“数字吉安”地理框架建设试点项目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测绘应用的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不久以后,全市纳入到这样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后,会迎来非常好的效果。“只是,现在还有很多市民都不了解测绘这一块,很少感觉到生活中测绘的存在。”吴科长也道出了这其中的不足。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