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人类活动80%的信息都与地理信息相关,是否充分利用地理信息进行国民经济建设是关系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全球各大经济体都高度重视地理信息的安全和产业发展,重庆市同样如此。作为市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市规划局高度重视地理信息的建设和产业发展,“十一五”以来,围绕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五大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加速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伴随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蓬勃发展,重庆市地理信息产业也在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
地图产品
园博园测量
数字永川
规划测量
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包括建成35个GPS基准站,完成全市域60座B级GPS控制325座C级GPS控制点的测量工作;完成全市8600公里共1039个标志的二等水准测量,完成全市域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实现了市域范围内XYH 三维坐标的高精度、适时快速、自动化获取,为我市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定位基础。
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完成全市域1:10000地形图更新覆盖;完成都市区1:2000地形图6000平方公里全覆盖和区县重点规划区1080平方公里覆盖;完成主城区建成区1:500地形图800平方公里覆盖和各区县建成区的覆盖;完成主城区和部分重点城市的地下管网普查;完成各种数字化比例尺地形图的建库工作;初步实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合理覆盖,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
加强地理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10年来我市共引进和培养本科以上GPS、RS、GIS技术人才657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214 人,4人入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术能手称号,86人通过考试获得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市规划局还获得了“全国测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为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构建适应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技术支撑单位。根据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组建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遥感中心、重庆市地图编制中心、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市勘测院还新设立了空间信息所、软件研究所等单位,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市勘测院、市地理信息中心成为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勘测院加入了以科技部为主导的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与服务技术创新联盟。
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我市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各项工作提供了重大指导。而“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聚集和“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深入推进,为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抢抓时代机遇,做大做强重庆地理信息产业,市规划局将做好7篇文章,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化水平,加速建设西部地理信息高地。
一是要深刻认识传统测绘向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的转变,强化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加快引进和开发新装备、新技术,着力研究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有新作为,保持和延续重庆测绘地理信息所特有的优势。
二是要紧紧围绕“智慧城市”带来的历史机遇,深入研究“地理信息云”,加快推动重庆全域地址编码建库,为建设“智慧重庆”奠定地理信息基础。
三是向北京、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学习,启动编制地理信息产业规划,研究重庆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吸引大型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入驻重庆,加大对中小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的扶持力度,发挥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聚集作用,努力做强做大重庆地理信息产业,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测绘地理信息高地。
四是要充分发挥重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的特有体制优势,继续推进和开发三维仿真建模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的超前多维运用,进而带动测绘地理信息在社会管理、应急保障、招商引资、市民生活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地理信息队伍建设,特别要支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的建设和发展,支持他们在统筹城乡基础测绘保障工作中,重点是“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框架建设、1:5000地形图测绘等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工作中,发挥好作为国家部委直属院的作用和优势。
六是要继续大力推动部市合作,促成市政府与国家局统筹城乡地理信息框架建设合作协议的早日签订,争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政策和技术上对我市给予更多的支持。
七是要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市级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政务平台和公众平台“三大平台”的建设,加强面向应用的深度开发,使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能有效服务于政府各部门,广泛服务于社会各界,成为我市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