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胸怀“中国芯” 服务“地球村”

卫星导航是空间技术中投入最高、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效益最大,也是与交通运输结合最紧密的空间技术。

  卫星导航是空间技术中投入最高、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效益最大,也是与交通运输结合最紧密的空间技术。交通运输部于2011年11月启动了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北斗导航技术有何特点,其今后产业化开发的还需要哪些突破,商业应用进程如何?近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论坛”上,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在内的多位卫星导航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保障通信安全意义重大

  “拥有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首先保证的是各重点领域的通信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举例说,某研究所曾经在河南一个地区做了一个试验,用仪器干扰GPS信号,结果该地区两三天内手机全都不灵了。其原因就是我国现有的通讯系统,不管是GSM还是CDMA都需要时间同步和频率校准,都用的是GPS,如果GPS信号被干扰了,时间同步也会收到干扰,最终结果就是整个通信系统失效。所以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我国的国防、通信安全意义重大。

  据许其凤介绍,GPS是由24颗中轨卫星组成的。我国由于还没有突破星载原子钟技术,所以北斗导航系统采用的是同步卫星结合倾斜轨道同步卫星。这样布设卫星既解决了无法全球建监测站的问题还绕过了原子钟技术问题,但也决定了目前的北斗导航系统不是个全球系统,而是个区域系统。虽然是区域系统,但北斗可以建立系统级的广域差分系统,这个优势是GPS等其他导航系统没有的。

  “有了北斗系统后,我们还可以开发双系统卫星信号接收模块,即又可接收GPS信号,还可以接收北斗信号,性能会提高很多。”许其凤介绍说,在应用上用户不关心精度是7.8米还是8.7米,而是很关心在北京用很好,但是在天津为什么不行。开发双系统接收模块就可以大大缓解单系统信号接收不稳定的问题。

  产业化发展还需六大系统解决方案

  “今后20年间,中国能够走向全世界的系统,可能就是北斗。因为他虽然是高科技,但可以为老百姓服务,。”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对北斗的应用前景非常看好,言语中已经为北斗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应用描绘出一张蓝图。据曹冲介绍,今后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六大系统解决方案,即室内外导航定位融合系统解决方案,个人位置服务系统解决方案,车联网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生命安全服务系统解决方案,高精度专业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信息终端系统解决方案。

  曹冲说,中国卫星导航的产业化原则,一个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引领、金融为纽带、企业为主体、效益为目标,必须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要把政府的力量、管理的力量形成“用产学研管”的五字方针,实现“技术国际化、产品国产化、应用大众化、服务产业化、市场全球化”。

  北斗导航需要“中国芯”

  “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率先在电力、金融、电信、通信等重点领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东莞市泰斗微电子公司是一家专注研发北斗导航芯片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孙功宪介绍说,从安全性来说,我国的重要部门一定要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另外在高精度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北斗也更具优势,同时北斗短报文方式也弥补了GPS通信的不足。

  国内的芯片生产商如何和强大的国外生产商竞争?孙功宪介绍说,作为国内芯片厂家,首先应该尽快的做大做强,其次要抓紧进行北斗知识产权的布局,同时形成专利,进行示范化应用,提供高性价的产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他希望产业主管部门,尽快扶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如果地上的设备或者整机设备被国外掌控,我国在卫星导航方面上千亿的的投资收益率就大打折扣,所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研制迫在眉睫。

  孙功宪还希望政府机构能够引导产业联盟、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这样能够带动一大批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采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积极引导作用,使用户愿意应用北斗系统。据孙功宪介绍,今后东莞市泰斗微电子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把芯片成本降下来。同时通过有效整合产业上下游的关系和产学研联合,突破一些关键技术,通过一些重点项目和产品,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集群的形成。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