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高清图集:好奇号火星车的高科技部件

据国外媒体报道,8个多月前,美国航天局(NASA)在佛罗里达洲的卡纳维尔角(Cape Canaveral)成功发射了其最新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现在,经过几千万公里的旅行,好奇号预计将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6日凌晨1点31分在火星着陆。

        据国外媒体报道,8个多月前,美国航天局(NASA)在佛罗里达洲的卡纳维尔角(Cape Canaveral)成功发射了其最新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现在,经过几千万公里的旅行,好奇号预计将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6日凌晨1点31分在火星着陆。

泰伯网
好奇号火星车

  据悉,承载好奇号的太空舱经过宇宙“7分钟的恐怖”后,穿过火星大气层时会略有减速,但其穿过后,拥有火箭发动装置的天空起重机会将好奇号轻轻置于火星表面。据资料显示,好奇号可谓是探测器中的大块头,重达1吨,长达10英尺,包括机械臂在内的高度约为7英尺,并由钚—238作为其动力燃料。

  该探测器还包括10种精密设备,其中包括一些高分辨率摄像机,还有被称之为ChemCam的激光感应光谱仪,可蒸发一些矿物质并分析他们的成分。按照计划,好奇号将从火星的盖尔陨坑开始,展开其为期两年的工作。研究人员称,他们希望好奇号上的工具可研究出盖尔陨坑是否具有支持微生物生存的有利条件,以便进一步证明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迹象的存在。

泰伯网

  装配工厂里的好奇号

  2011年5月26日,来自火星科学实验室的探测器好奇号置于美国加州帕萨迪纳市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里的宇宙飞船装配工厂(Spacecraft Assembly Facility)里。该探测器于2011年6月22日被运载至位于佛罗里达洲的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

泰伯网

  太空舱静压模型

  2008年10月,为火星科学实验室设计出的6英寸大小的太空舱静压模型已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NASA的Langely Unitary Plan风洞所测试。

泰伯网

  好奇号的降落伞

  2009年3月至4月间,为NASA火星科学实验室设计的降落伞在美国加州的莫菲特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最大风洞中通过了航行合格测试。图中可以看出,和降落伞相比,工程师显得十分矮小。它是目前被用来进行宇宙飞行所设计的最大的一个降落伞,能产生出6.5万磅的拖拽力,使探测设备在火星大气层中能在以2.2马赫的飞行速度下得以完好无损。该降落伞配有80个悬挂线,每个长达50米,直径可达16米。

泰伯网

  ChemCam分析仪

  研究人员们正打算测试其ChemCam分析仪,该仪器将用于NASA火星科学实验室的飞行任务。该分析仪采用脉冲激光光束,可蒸发针头大小的目标物,并可从电离物质中发射光束分析目标物的化学成分。该图摄于美国位于新墨西哥城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图中,研究人员正准备将该仪器的桅杆部分进行激光点火测试。ChemCam的桅杆部分装有该仪器的望远镜和激光器,会一同安装在好奇号的遥感桅杆上。

泰伯网

  ChemCam分析仪测试

  ChemCam仪器采用脉冲激光光束在此矿物样本上蒸发小型目标物,并依靠该电离物质发射的光束分析该目标物的化学成分。来自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ChemCam的主要研究者Roger Wiens正观察激光射击一块3米远的岩石样本后产生的等离子球的光束的情况。

泰伯网

  雷达系统的工程测试

  在直升机机头安装了雷达系统的工程测试模型,用来在2012年8月对掌管好奇号下降和着陆的雷达系统进行测试。在下降平台上,此任务采用“空中起重机”将好奇号的降落到系链上,使好奇号圆满完成下降阶段。下降阶段将承载好奇号的飞行雷达。该测试于2010年5月12日在美国加州Edwards的NASA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进行,测试包括从直升机上将探测器降落到系链上,以便评估空中起重机通过雷达对下降速度测定所造成的影响。

泰伯网

  好奇号着陆点

  NASA已选择盖尔陨坑作为好奇号的着陆点。该探测器将于2012年8月着陆至盖尔陨坑北部陆地上。通过NASA火星探测器奥赛德(Odysser)卫星上的辐射成像系统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显示,盖尔陨坑在可见光谱的显示下犹如镶嵌在火星表明一样。据资料显示,盖尔陨坑直径达154公里长,其基底上方还有一个高达5公里高的分层山脉。图中红色椭圆形标出的地方为好奇号可能降落的位置,该地方大小约为20千米×25千米。该着陆点内有一个冲积扇,很可能是由含水的沉积物所形成的。附近山脉的下层包含的矿物质表明历史上火星曾有水的出现。

泰伯网

  好奇号后壳加工

  美国加州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的负载危险服务设施中,技术人员正在加工来自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后壳。该宇宙飞船后壳承载着降落伞和好奇号分别在进入、下降和着陆几个阶段末要用到部件。

泰伯网

  好奇号遥感机械臂

  图为好奇号遥感机械臂顶部特写。该机械臂顶部仪器包括两个用来研究好奇号周围环境的科学仪器以及两个用来控制好奇号行驶方向和指导好奇号行动的立体导航摄像机。该图于2011年4月摄于加州帕萨迪纳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飞船装配工厂内。顶部白色的盒型装置约0.4米宽。该装置装有ChemCam的激光设备和望远镜,ChemCam能对长达7米远的岩石喷射激光并通过望远镜和光谱分析仪分析该岩石成分。其下方是一个方形开口,装有广角摄像机,与好奇号顶部摄像机中的长焦摄像机相匹配,可拍摄高分辨率色彩丰富的录像。两架桅杆摄像机均有滤镜,在特定的可见光和红外线波长下可用来研究地面上的目标物。而两架相机的远处则装有圆形透镜,用来控制好奇号的立体导航摄像机以及与其匹配的另一架相机。

泰伯网

  好奇号上层甲板

  两架机械臂摄像机仪器的左眼于2011年拍下好奇号上层甲板的细节图。此时,好奇号正位于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太空模拟室内,进行热环境测试。该探测器前部位于此图右端。左边为好奇号和能源-放射性同位素热发电机-的外盖。而最右端为好奇号机械臂末端的灯塔。顶部左端浅色的六边形为高增益天线,直径约为25厘米。
 

  泰伯网
放大镜成像器

  2011年4月4日在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中,好奇号安装了放大镜成像器。该成像器将为火星上的岩石、土壤以及可能找到的冰块拍下特写镜头。

泰伯网

  好奇号测试

  图为好奇号测试一阶段准备工作。该测试于2011年3月在一间直径为25英尺的太空模拟室进行,旨在模拟真实环境下的运行顺序。2011年3月8日,好奇号所有主要的飞行硬件和仪器已全部组装好。图中,该测试室的门仍是开着的,等此门关闭后,一个近真空的环境也就形成了,该测试室中,由灯光模拟火星上的阳光。图中的技术员在测试开始前使用一根长棒在测试室的不同方位上绘制出阳光模拟的强度。该测试室位于美国加州NASA喷气推进室。

泰伯网

  擎天神五号

  清晨,工人们开始为即将运载好奇号的擎天神五号(Atlas V)运载火箭进行第一阶段的工作,2011年9月8日,好奇号将从佛罗里达洲的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的擎天神航天行动中心移至该发射台。擎天神V-541联合发射同盟将使好奇号成功升入太空。

泰伯网

  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发电器检测

  在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的负载危险服务设施中,来自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宇宙飞船技术人员在对好奇号的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发电器(以下简称为MMRTG)进行密度检查时,他们将该装置定位在了其气闸里的支持基地上。该发电器采用钚—238作为燃料发电,散发的热能将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持续不断转化为电能,以保证好奇号顺利完成探测任务。该发电器重达43千克,任务初始将产生125瓦的电力,而14年后将下降至100瓦。

泰伯网

  MMRTG密度检查

  在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的负载危险服务设施的高顶棚金卤灯下,宇宙飞船的技术人员们在MMRTG集成装载车的帮助下,将MMRTG迁移至好奇号探测器末尾以便做密度检查。随后,该MMRTG将装在好奇号上,跟随它一起发射。

泰伯网

  火箭发动装置的下降平台

  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的负载危险服务设施中,右方可见宇宙飞船后壳,而中间则为火箭发动装置的下降平台。

泰伯网

  好奇号下降平台

  2011年6月25日,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的技术人员们已将好奇号下降平台的保护膜拆除。在从系链降落到火星表面之前,好奇号首先要降落在该平台上。一旦好奇号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切断与起重机的牵连,该平台的任务便完成了,接着,它会一次性燃尽燃料,并倒在距离好奇号较远的地方,以免发生危险。

泰伯网

  好奇号组装准备工作

  2011年9月23日,在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负载危险服务设施内,为准备好奇号各装置的组装,技术人员们将下降平台置于好奇号之上。

泰伯网

  组装工作完成

  在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负载危险服务设施内,好奇号和其下降平台的的组装工作已经完成。

泰伯网

  防护罩

  在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内,技术人员正在使用一台高架起重机将此任务所需的后壳抬起。该后壳包也为防护罩,承载着降落伞和几个好奇号分别在其进入、下降以及着陆火星阶段所需的部件,将使好奇号和其下降平台密封在内。

泰伯网

  巡航平台

  2011年10月,一位好奇号的技术员正用高架起重机放置巡航平台。巡航平台为好奇号在为期9个月的从地球到火星的旅程中提供太阳能、导航推进器以及热交换器。

泰伯网

  减速伞装置

  在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的负载危险服务设施内,技术人员们正在检查好奇号上与巡航平台成对的减速伞装置。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