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利用遥感技术建立长效矿藏监管机制

2012年5月,由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和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共同编制的《张家口市尾矿库遥感影像图集》正式完成,这标志着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太空中有一双眼睛在帮着我们呢,事实证明‘天地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把尾矿库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谈及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应急调查三处处长任隆江说。

  2012年5月,由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和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共同编制的《张家口市尾矿库遥感影像图集》正式完成,这标志着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尾矿库为何要重点监控?

  近年来发生的涉及水源的突发环境事件,有20%是由尾矿库引起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尾矿库12000多家,其中险库、病库2000~3000家,部分尾矿库存在地处偏远地区难以监管、自身环境风险意识淡薄和环境应急设备滞后等问题,导致一旦尾矿库发生泄漏、坍塌等问题,就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研究表明,近年来发生的涉及水源的突发环境事件,有18%是由尾矿库引起的。加强尾矿库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不仅是对环境负责,也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

  为推动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探索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长效机制,2010年,环境保护部在张家口市开展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试点工作。为全面总结张家口市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应急办联合卫星中心,综合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手段,开展环境遥感监测,并编制了《张家口市尾矿库遥感影像图集》。

  “选取张家口为此项工作的试点,主要是考虑张家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尾矿库的特点。”环境保护部环境卫星应用中心图像部主任申文明这样说。

  据了解,张家口市地处京晋冀蒙交界处,距离北京180公里,位于北京水源地上游,北京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官厅水库入库补水量的85%和密云水库的47%来自这里。张家口市尾矿库众多,据2010年统计,辖区共有尾矿库520多座,约占全国4%,其中涉重金属尾矿库30座。其分布具有数量多、类型全、范围广、密度大等特点,多数尾矿库下游分布有居民地、河流、农田、自然保护区等不同类型环境敏感对象,环境风险十分突出。

  2010年4月,河北省开始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试点工作,张家口市为试点的核心区域。同时受环境保护部和河北省环保厅委托,张家口市起草编制了全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研发“尾矿库动态数据库”。张家口市在尾矿库环境应急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五有三防一库”的管理模式。“五有”是指所辖区内的尾矿库企业必须编制有应急预案、配备有环境应急设施、配备有环境应急装备、选调有环境应急人员、并经常有环境应急演练。“三防”是指在车间、厂区、流域三个层级设防布控,防治尾矿库企业放生突发环境事件。“一库”是指尾矿库的动态数据。

  天与地怎么配合?

  遥感技术弥补地面监测不足

  张家口市尾矿库众多,且多数矿区所在地交通不是很便利,这就造成了环保工作人员监管困难的局面。“遥感技术的引入很大程度弥补了地面监管的不足,为尾矿库的立体化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张家口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常建琛介绍。

  尾矿库的环境应急工作,从管理角度最重要的就是要摸清底数。“尾矿库的具体位置,周边是否有敏感区域,尾矿库的类型、大小等信息以前都是数字化的,遥感技术使监管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尾矿库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任隆江表示。

  翻看《张家口市尾矿库遥感影像图集》,按照行政区域、流域分布图,每个尾矿库的具体信息都被详细地标注。从抽象的理论数据、表格到直观具体的彩色图片,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尾矿库的监管,特别是重点库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样的形式。“根据地面掌握的信息,结合遥感技术对重点库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环保设备是否建成、防护措施是否得当在图上很清晰。这就降低了地面人员的监管成本,有利于对重点库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监管。”应急调查三处副处长李丹表示。

  尾矿库本身,并不是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环保部门关注的是周围的环境是否会因为尾矿库受到影响、尾矿库在出现突发环境事件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身处尾矿库的现场可以切身体会其特点、类型以及防护措施的具体情况。但是却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全局的整体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而遥感技术却能从更全面的角度落实和布置尾矿库风险防控体。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时候,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也有着地面工作不能替代的优势。”任隆江介绍说。一方面,尾矿坝突发环境事件多因为溃坝、坍塌等灾害造成废水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很多尾矿坝的位置都比较偏远,而且交通不便,加之溃坝坍塌等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事故,工作人员很难进入核心区域了解最新情况。而无人机可以飞跃事故现场的上空,在500~1000米的高度清晰捕捉出现突发事件的区域,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第一手影像资料。另一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形成的彩色图片,也可以在事件处置救援过程中辅助当地政府作出决策,帮助其及时合理地对处置工作进行布置。

  非法盗采、违规建设是尾矿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非法建设的项目没有开展环评,加之地处偏远地带,执法人员在监管上的难度就变得更大。“即使是一些环评已经批复的在建项目,执法人员也不可能时刻对其进行监管。而卫星遥感技术形成的卫星遥感影像能直观反映地貌现状变化,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在重点区域定时进行有针对的排查,及时有力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环评已经批复的在建项目是否落实‘三同时’制度,存在的其他问题也能够及时反映出来。”李丹表示。

  试点如何继续推进?

  遥感技术应用尾矿库管理期待常规化

  如何将张家口市在尾矿库应急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遥感技术更好的推广和应用,是试点工作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希望有固定的资金、政策支持遥感技术应用于尾矿库的环境应急管理中。”李丹表示。据了解,《张家口市尾矿库遥感影响图集》的制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的公益项目和环境保护部应急办的一部分资金。虽然前期的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专项资金,推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将只能停留在试点工作上。

  李丹介绍,结合应急办的尾矿库风险填报系统对尾矿库开展环境风险监管,建立遥感技术监管尾矿库的长效机制,实现尾矿库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是应急办推进尾矿库环境应急监管的工作打算。虽然制作一本《图集》的费用不是很高,但是全国的尾矿库,或者是重点库如果要做到动态、常规的监管工作还是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财力的。

  申文明介绍,尾矿库的监管工作,可以应用遥感技术的方面还有很多。建立国家级的尾矿库数据管理系统,将重点源按照流域、矿区种类、行政区域、水源地、敏感区域等各种条件进行分类整理,将更加有利于尾矿库环境应急的动态管理。除了技术、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之外,地方政府意识的转变也是推进遥感技术助力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的重要因素。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