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国还计划在明年发射两颗‘环境一号’卫星,这是我国首个以灾害和环境监测为主要用途的卫星监测体系。”会上,代表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罗格发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境一号”并不是一颗卫星,而是由三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其中“环境一号”A、B两颗将于明年发射,另一颗C星预计于2008年发射,星座形成后将大大提高我国对灾害与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
新的监测系统建成使用后,观测周期将被缩短至36小时,即卫星每36小时可以飞到同一地区上空观测一次,而现有的观测是由海洋卫星和资源卫星“代理”的,对同一地区观测最快也要三四天。
它能发挥什么作用?该负责人说,监测预报的范围覆盖所有常见灾害,比如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干旱、荒漠化等。环境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预报水平。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手段还基本停留在地面常规阶段,无论是监测的时间与效果,还是监测的深度与广度,都不能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卫星技术,可以快速、大范围地观察大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等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为污染事故的预警和应急提供技术支持。我国尚无全境立体地图
“目前我国陆地面积上,西部还存在200万平方公里的‘无图区’。”国家航天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的立体测图卫星并非“专星专用”,其所能覆盖的区域也留了200万平方公里的“空白”。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我国自主的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中国很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一直需要购买国外卫星数据,我国自己的数据不是“全立体”,所以到目前还没有靠我国卫星绘制出一张我国全境的立体地图。
而2008年,我国将发射首颗民用立体测图卫星,该卫星将改变以往只能观测到平面地形的功能,可以清楚地测出山峰的高度。投入使用后,能够绘制出全国陆地上的“立体地图”,这还是第一次。新闻链接“风云二号”D星即将发射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陈玉明周芙蓉)记者日前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我国第二颗业务应用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D星计划于12月8日至12日择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对记者说,2004年10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业务应用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此次拟发射的“风云二号”D星,发射后将与“风云二号”C星组成在轨互为备份,从而形成具有双星观测业务能力的卫星系统,我国气象卫星将初步实现业务化、系列化。
| |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