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确领导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帮助下,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紧紧围绕全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和省基础测绘任务,不断强化测绘行政管理职能,认真履行全省测绘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不断满足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促进了青海测绘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提升测绘保障能力
五年来,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抓住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有利时机,加大设备投入比重,引进和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建成了我省重要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形成了以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化技术体系。同时,通过生产、队伍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测绘成果的科技含量及竞争力、实用性,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得全局职工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这期间,省基础测绘的投入机制初步建立,投入的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2006年至2010年,国家和省财政累计投入基础测绘经费比“十五”期间增加了9.58倍。全省1:5万地形图已实现省域全覆盖,1:1万数字地图已测制1286幅,占必要覆盖范围的11.8%。
测绘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地理信息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建成和应用标志着我省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取得了新进展,为我省生态保护及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了客观、翔实、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以及直观、科学、准确的空间辅助决策支持。“数字西宁”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开通使用,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作用。五年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97720幅、各类挂图71849张、各类图册21000本、各类控制点7666点,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地质调查、农牧业综合开发、黄河流域水利水电开发等工程项目中。
圆满完成了三江源头科学考察工作。2008年9月,由省政府组织,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实施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历时41天,行程7300多公里,对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的19个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集了源头地理坐标、高程、重力等多项数据,并开展了源头区气象、水文、冰川、地质、地理等综合研究和数据采集,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区域内的测绘、重力等学科研究的空白。考察活动主要是为了科学、合理、准确地确定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地理位置,准确测定其坐标、高程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为各项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这期间,测绘应急服务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面对玉树地震、格尔木市温泉水库出现险情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不断强化应急保障能力,为各级政府应急处置提供了及时的测绘服务。特别是玉树地震发生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及时启动测绘应急预案,先后为省委、省政府,玉树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等相关部门提供了各类地图5120幅及500GB最新数字化成果,并紧急测绘近300平方公里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提供了及时的测绘服务保障。
以城市的集群发展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近年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年,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为支持东部城市群建设,测制完成了海东和西宁市1:1万比例尺地形图1万平方公里,实现了海东重点地区和西宁1:1万地形图全覆盖。同时,在河湟谷地开展了2200平方公里的航空摄影测量。目前,已向海东地区提供1000平方公里的1:500、1:1000比例尺地形图。其中,连续运行参考站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填补了我省在此领域的空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先后为省“十二五”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青海湖生态治理、石油天然气开发、引大济湟、新农村建设、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城市规划和315国道改造、省域支线机场建设等国家和省内一批重点工程提供了及时的测绘服务,有力地保障了青海能源、交通、地质、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工作的需要。同时,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丰富地图品种,制作了诸如《青海省地图册》、《领导用图册》、《青海省交通图》、《青海游览》等多种图件,开通了“大美青海地图网”,拓展了生态监测、地理信息开发和房屋测绘等,以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地理信息需求。
二、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测绘统一监管
五年来,青海省测绘法规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和一系列测绘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规章的出台,为全省测绘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积极履行测绘行业统一监管职能,先后组织了全省测绘成果汇交、测绘成果保密等多项执法检查活动,开展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纪行为专项治理和地理信息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完成了国家、省内大中型测绘工程检验,开展了全省测绘行业资质持证单位的测绘成果质量年度监督检查。
目前,全省持证测绘单位有95家,测绘从业人员近3000人,分布于国土资源、建设、水利、电力、铁路、交通、冶金、石油、煤炭、林业等20多个产业部门,年测绘服务总值超1.5亿元。目前,西宁市、海东行署、海北州、玉树州、果洛州以及互助县、平安县、格尔木市国土资源部门已加挂了测绘地理信息局牌子,为进一步加强测绘统一监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抓精神文明建设,促测绘事业发展
五年来,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测绘文化活动,为青海测绘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测绘文化周”展现了全局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已成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文化建设的品牌。
全局干部职工以“瞄准全国、争创一流”为目标,精心施测,奋力拼搏,在众多的国家和省重点骨干工程中忠实地履行着经济建设“先行官”的神圣职责,完成了多项急、难、险、重测绘项目。这期间,全局受到厅、省、部级表彰的先进集体有23次,104人被授予厅、省、部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青海省经济地图集》和《青海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两个项目分布被评为“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回首五年,我们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新阶段、新起点,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凭借省十二次党代会的强劲东风,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准确把握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以赴,开拓进取,担当起发展高原测绘事业,服务青海经济腾飞的历史重任,以省测绘局更名、增加职能为契机,结合省情,科学谋划,认真落实好青海省基础测绘“十二五”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构建体制机制和服务经济建设两大保障功能,科学搭建数字城市、天地图青海节点、地理省情监测三大平台,集中抓好装备建设、人才队伍、技术创新、市场监管四项重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