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但是谈及救灾抢险中的解译图件、困难地区的航空影像、城市等地区的地理信息,应该不难理解,这是经济社会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信息。
如何让测绘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大局?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给出了答案: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攻关,研发先进装备,促进产业发展……在完成急难险重、高优精尖各项任务中争创一流成果、一流科技、一流服务、一流队伍。
在最艰苦的地方,叫响“我是共产党员”
不分昼夜地高强度工作、高海拔缺氧、30多摄氏度的温差、强劲的西北风沙、强烈的高原反应……回忆起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在灾区工作的状况,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国满依然印象深刻。
“快速获取灾情,为玉树抗震救灾提供依据,就会给灾区人民多送去一份希望!”黄国满说,当时为了快速获取、处理数据,他带领着这支“党员冲锋队”两天两夜没合眼,仅仅48小时,就完成了玉树县2000平方公里雷达影像的解译。这意味着,救灾人员可以获得灾害位置、类型、规模和分布特征等灾情信息,相关部门可依此进行救灾指挥、灾情评估、灾后重建规划……
不仅仅是在抢险救灾中能够见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党员,几乎在全国每一个艰苦的地方,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2010年11月,中测新图公司的无人机团队在波密县公路纪念碑前合影,个个表情严肃。“西藏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我们要进去进行测绘。”80后领队、党员毕凯说,“因为墨脱的地质灾害频发,人员伤亡事故屡有发生。大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想,万一出现事故,这就是遗照。”面对当地司机都不敢在冬天走的道路,他们依然前行,趟过溪流、渡过水坑、爬过泥路、翻过雪山、避过滑坡……队员们用26个小时走完141公里山路,获取了墨脱县城25平方公里0.2米分辨率的航空影像,结束了墨脱没有航空影像的历史。
就是这样一次次历经艰险,让他们收获了西部1.2万余张高清晰航空影像,结束了34个测绘极其困难地区无航空影像的历史,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测绘保障。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创先争优,做好一流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在全系统倡导的“在最艰苦的地方,叫响'我是共产党员'”,黄国满团队和毕凯团队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承诺。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