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第一家专业社交电视研究机构在清华成立,此举表明被业内追捧的社交电视今后将走向更加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社交电视(SocialTV),它的定义略显复杂,不同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然而,笔者个人偏好将其定义为:社交网络与电视的有机结合,给用户带来全新观看体验及促进用户之间参与互动的一种新媒体形式。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评出“2010年十大尖端科技”,社交电视位列第一,它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电视”浪潮。
纵观全球,近两年国外社交电视已经迅速崛起,如新西兰电视台TVNZ推出的全球第一个社交电视频道(U频道);CNN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的社交工具GetGlue等等。根据美国最大的电视指南服务公司TVGuide的抽样调查,有17%的观众因为在社交电视服务上看到朋友提到某个节目而开始观看该节目,有31%的观众因此持续观看某节目。
相比国外,国内暂时没有权威的调查信息显示国内用户使用社交电视情况,不过通过相关调查及信息得知,国内用户对社交电视并不排斥。国内也相继出现新浪看点、蜗牛及卫视通等社交电视应用。
国内外社交电视的兴起,使我们越发需要明确一个趋势:第二屏的互动。传统的单一观看电视方式已经被第二屏互动而取代,观众如果发现哪个节目好看,会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与他人分享节目看点。而社交电视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首先以新浪看点为例,通过官方不完全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有30.9%的人喜欢新浪看点的原因是直播时候可以互动,而有21%的人因为视频慢、19.7%的人因为节目清晰度不够而不喜欢新浪看点,还有16.7%的人的认为节目太少。
相比新浪看点,蜗牛功能结构相对完善,除了具有节目预报,微博同步评论等基本功能之外,在社交架构方面有自身支持的好友关系体系,蜗牛的特色在于为每个频道创建单独聊天室,可让用户在看电视的同时通过文字和语音进行实时交流。但是,聊天室中的人较少,用户习惯还需慢慢培养。
通过对新浪看点和蜗牛两个国内社交电视应用分析,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国内社交电视的生存现状,人们热衷于社交网络带来的交流体验,喜欢在看电视直播时,与家人、朋友交流观看感受,但是这种用户群体还相对较少,用户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同时社交电视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引发社交交流的焦点节目空乏、节目少、互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社交电视对于传统电视行业来说是机遇亦是挑战。社交电视确实对于传统电视来说有一定的冲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交电视可以提高或改善传统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运营良好的社交电视应该与传统电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社交电视可以借助传统电视多年以来的节目制播经验,解决社交电视节目缺乏焦点话题等问题。
总之,笔者认为,未来的电视应该是多元的、个性的,社交电视符合未来电视发展动向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