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刚刚闭幕,在这届车展上,汽车厂商的展位除了有靓车、美女,还有不少车厂为自己的车联网(telematics)产品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无论车厂将其称为3G智能网络行车系统,还是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本质都是希望汽车能够更加智能化,能够为用户带来安全、便捷的驾车体验,使汽车不再是冷冰冰的工业产物,而是可以带着人性化的温暖。
奇瑞@ANT将新能源、互联网、云计算和车联网结合在一起(3sNews 配图)
如果说2011年之前人们都还更多地在谈论车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那么在本届车展上,已经有很多的车厂推出了自己的车联网产品。
由手机实现汽车远程控制
通用旗下的安吉星OnStar是最早登陆中国的车联网产品之一,上海通用为其在展台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用于演示和参观者进行体验。用户除了使用设置在车辆后视镜上的相应按钮通过呼叫中心获得所需帮助外,还可以利用安吉星手机客户端完成相应操作。据了解,这是目前中国市场上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车载系统手机应用。安吉星客户端目前支持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Windows Mobile、Symbian和BlackBerry。通过安吉星客户端,用户可以完成对车况的检测,了解已行驶里程、剩余油量、胎压等情况;还能够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车门锁的开启关闭,远程启动车辆,提示车辆停放位置等功能;目的地的查询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功能,查询后可以将全音控导航发送到汽车上。
可以预见,今后智能手机将会成为车联网产品最为核心的元素,不需要其他的遥控设备,只需要一部手机,再加上客户端软件就能够实现对车辆的控制。ZENRIN Datacom的马骁骁正是持有这种观点。ZENRIN Datacom是日本的一家地图制作公司,目前易图通正在与其合作共建Telematics平台。马骁骁说,日本去年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拥有智能手机,中国在这方面同样会发展的很快,智能手机将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此外,车机囿于功能的限定,不可能做到随时更新,但是手机与其相比更具有灵活性,能够在线实现更新。他还表示,易图通的T平台已经实现了手机与车机之间的映射,能够将手机的画面及声音传输到车机上,未来则会实现手机对汽车的控制。
在车厂关注智能手机如何与汽车建立数据交换通道的同时,比如BMW Connected可以让用户的iPhone与车辆通过USB端口或者适配器连接,智能手机厂商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让手机“摇身一变”为车载信息系统。HTC上个月发布了One系列智能手机,同期还发布了全新的汽车系统HTC Car Kit,包括用于支撑手机的汽车底座、充电线以及支持3.5mm插头的HTC Car Stereo Clip。以HTC One X为例,用户将其放到汽车底座的时候,手机屏幕就可以自动转换为汽车模式,这个模式的界面是HTC Sense4.0的Car UI,显示日期、天气以及四个应用程序的图标:电话、音乐、HTC Location和网络电台。用户听音乐或电台时,手机会通过HTC Car Stereo Clip传送至车载音响进行播放;有来电时,则会暂停音乐的播放,通过蓝牙接听电话;利用HTC Location还可以进行语音导航,播报路况——俨然这已经具备了车载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一切都在HTC One X的4.7寸屏幕上实现了,还需要汽车上的那块屏幕吗?
语音仍然会是热点
上汽集团的InkaNet在去年广州车展大放异彩,特别是其搭载的iVoka语音云驾驶平台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这次车展,上汽集团带来了最新版本的InkaNet,而且除了荣威350,MG5也应用了该系统,使用户在车型上多了选择。iVoka也有了更多的改进,可以在高速、风噪的环境下保持80%以上的识别率;用户可以自由组织语言,实现了自由语意自由说;发布了移动终端客户端,标志着汽车、PC和移动终端可以互相连通,实现了“三屏+云”的构想。
同样对语音钟情的还有百度。就在车展举行期间,百度与现代汽车集团宣布双方已经签署了协议,将共同对车载语音服务的技术产品研发及运营展开深入合作。现代汽车将引入百度的中文语音识别、海量数据处理等技术,利用“第二代车载信息系统”提供便捷的网页搜索餐厅、景点等目标地点搜索服务,开发汽车内部环境下的语音实时播报服务。
互联网巨头跨界进入汽车领域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被世人所知晓,在视频摄像、雷达传感以及激光测距等仪器的帮助下可以了解汽车周围的交通状况,并借助GPS和Google地图规划到目的地的路线。根据谷歌披露的数据,其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已经安全无事故地行驶了超过16万英里,将近26万公里,其中一辆普锐斯试验车更是即将突破1万英里的行驶路程,而出现的事故仅有一例,并且还是在等红灯时被其他车追尾。目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拿到了美国内华达州车辆管理局发放的测试牌照,可以合法上路行驶,这标志着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不过,希望能体验这种无人驾驶汽车的人们还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这个梦想,毕竟离真正地商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苹果公司借助iPhone创新地构建了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圈,自然不会在汽车领域有所落后。早在2007年就曾有传闻称苹果正与大众洽谈生产集成苹果产品的概念车。现在这似乎正在成为现实,3月份有报道称苹果正在中国招募懂汽车的人员;日前,跑车厂商法拉利董事长兼总裁蒙特泽莫罗则透露,苹果的CEO库克已经和他进行了会谈。虽然没有透露是否有产品合作,但蒙特泽莫罗称,与库克的会谈使其对苹果专注于简洁设计和“产品激情”的理解更深一层。他认为,苹果和法拉利一样对技术和设计拥有着疯狂的热情。或许我们真的可以期待,苹果在有了iPod、iPhone、iPad以及iTV之后,还可以为人们带来iCar。
百度跨界进入汽车领域除了前文提到此次与现代汽车集团的合作外,此前已经与宝马达成了类似的协议,共同研发车载信息系统搜索服务的技术产品并在运营方面展开深入合作。百度公司总裁助理张东晨不止一次的表示,在百度看来,搜索并不局限于PC和手机端,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也不仅在手机端。这已经预示了百度致力于将其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扩展至任何可能的平台,包括车载平台。在本次车展上,百度还与宝马互联驾驶合作,推出可在宝马汽车上使用的车载音乐应用程序“百度ting”。在安装有可选配置“Apps”——该配置实现了汽车与iPhone的整合——的宝马汽车上,用户可以通过车内iDrive系统,使用iPhone手机安装“百度ting”应用程序。除了这些,百度或许还会在汽车领域有所“动作”。笔者依然记得去年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的最后,那位来自百度朋友的一番陈词。虽然她认为目前车联网的用户群体还不足够庞大,但当用户群的规模足够吸引人时,百度会做什么呢?当然,还有其他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
还有什么?
在这次车展上,中国移动带来了一款基于TD-LTE的4G车联网概念产品,这是由中国移动研究院和汽车整车设计研发机构长城华冠合作完成的。这款概念产品除了一键导航、实时交通信息、车辆诊断、救援等车联网必备的功能外,最重要的是增加了集群通话、车载Wi-Fi热点、车友实时信息分享等特色功能。据介绍,集群通话功能可以满足自驾车队出行多方通话的需求;车载Wi-Fi作为移动的热点则可以保证随时接入互联网,满足户外办公或聚会时访问互联网的需求。在现有车联网产品多是基于3G网络的情况下,这款概念产品的推出让人们对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充满了期待。
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络的逐渐完善、成熟,很多对带宽有要求的应用和服务得以在移动环境下实现,比如云服务。或许,人们还很难将其与汽车行业进行联系,但奇瑞展示的一款概念汽车“@ANT”就能看到云服务的影子。“@ANT”融合了“云技术”和“组合增程”两个理念,将新能源、互联网、云计算和车联网相结合。在云社区内,每辆车的行驶路径、电量、油量、当前位置等信息都可以在云端进行共享,实时推送生活服务信息以及娱乐信息,甚至让“@ANT”成为社交工具。当电动车缺电需要组合行驶时,也可以通过云社区寻找合适的同伴前来进行充电。虽然概念车并不能真正地投入量产,但这种理念却预示着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下,或许称为“终端”的设备都能够被智能化,就像汽车,谁能够想到工业革命时代发明的这个大块头在二十一世纪初叶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就像Google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汽车的发明比计算机早,这看起来像是个错误。”(文|张凯)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