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目前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但几乎所有的长三角中心城市都不同程度染上了“拥堵病”。有一份关于长三角22个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的调查报告显示,长三角的交通问题仍然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14.81%的被调查者对跨城市交通的方便程度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而对其当地城市的交通状况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更是高达38.81%。
长三角城市如何开出治“堵”药方,报告建议打出“组合拳”:延伸轨道交通、开通省际公交化运营客运班线、搭建长三角“车联网”智能平台,综合缓解长三角城市“拥堵病”。
扶持推进长三角“车联网”系统
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对城市交通运行现状做到“全面感知”。相关专家表示,大力扶植“车联网”工程,可以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治“堵”的一条有效途径。
所谓“车联网”,是指通过识别、传感和交互设备,从信息维度全面感知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信息,再通过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以车为对象”的和谐交互的物联网,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应用。
丁爱民表示,“车联网”技术主要是综合利用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将车辆作为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手段连接到网络中,对车辆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调配。通过区域合作,联手联建“车联网”,可以全面提高路网运行的调控和快速反应能力,充分挖掘区域的“极限通行能力”,做到“少拥堵”,甚至是“不拥堵”。
有关专家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交通拥堵治理需要立足于各个城市的具体症结,从长远及区域合作的角度出发,综合政策、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角度,制定、出台相应措施,缓解长三角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就目前来看,已有区域共识、有操作性、可尝试的做法,可以“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关键还是各城市间要加强协调,破除壁垒,将相关举措落到实处。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