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行业作为近几年火热的朝阳产业,行业内的上市企业数量逐年增多。随着3S产品面向大众的普及,其背后的产业链也随之进入公众视野。虽然本行业相对专业,产品更加单一化,但是依托高新技术,面向更广泛消费者与其他IT产业有着绝对的共同点。
随着2012年第一季度的结束,3S行业内上市企业已经全部发布了2011年的年报,年报当中关于企业高管的年薪似乎更能直观的反映企业本身的业绩。今天我们就将盘点3S行业内的上市企业高管薪酬情况对比,同时也会就3S与其他IT领域内企业高管薪酬进行分析对比,希望从中能够看出本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其中问题所在。
3S行业内上市企业高管薪酬
在中国3S领域的上市企业一共有9家,分别是四维图新、高德软件、超图软件、数字政通、千方科技、国腾电子、中海达、北斗星通、合众思壮。而细分来看,四维图新与高德软件在地图领域竞争多年,实为一对冤家对头。而靠软件成名的是超图软件、数字政通、千方科技。剩下的四家企业则牢牢占据了硬件厂家的龙头地位。
图商对比
四维图新与高德处于直接竞争位置,对于车载导航地图的竞争也是两家紧咬不放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国内两家举足轻重的图商,二者几乎平分了国内汽车导航地图这一块肥肉。
我们先来看看四维图新2011年度的财政情况。四维图新年报显示,受益于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28.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20.85%;每股收益0.59元。其中,2011年车载导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3亿元;消费电子导航业务收入达到3.79亿元,同比增长44.69%。由此可见四维图新的主要盈利项目体现在导航类服务上。四维图新董事长吴劲风年薪在年报中并未体现,对外年报显示2011年从公司得到报酬项也是0。这或许与四维图新公司背景有关,四维图新隶属于中国四维,是中国四维旗下的子公司,与此同时,吴劲风也身兼多职,其具体薪酬可能在其他公司获得。
软件厂商对比
业内软件商主要从事的业务集中于3S解决方案与地图相关连的技术开发。同样,这几家企业超图软件,数字政通,千方科技也都发布了各自2011年的年报,除了千方科技由于在美上市,年报内容内并未涉及董事长级别薪酬,其它两家企业都公布了各自高管的年薪。超图软件董事长钟耳顺2011年从公司获得薪酬为51.32万,而数字政通董事长吴强华的年薪从年报上看出是43.6万元。
硬件厂商对比
硬件厂商方面,包括中海达,国腾电子,北斗星通,合众思壮都保持着较高的利润增长,这也与国内导航位置硬件市场的需求成正比。2011年年报显示,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年薪29.79万,国腾电子董事长莫晓宁98.89万,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46.09万,合众思壮董事长郭信平31.12万。虽然高管年薪并不能完全体现企业的盈利状况,但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的财政收支情况,企业效益也可以从高管年薪上让人有很大的思考空间。
IT行业其它企业高管薪酬情况
IT行业的许多企业都在3月份左右发布了自己的年报,我们也可以从这一类企业高管的薪酬情况来看看究竟3S行业在整个IT领域内面临如何的处境。
中兴作为通信领域的知名企业,2011年实现了营业收入38.68%的增长,同时利润总额也比上年实现47.15%的增长,中兴董事长肖遂宁2011年从公司获得薪酬为745万。
我们可以再看看东软的情况,东软是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解决方案、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从东软三月份发布的年报来看,东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2011年从公司获得的报酬总额为256万元。
总结
通过总结3S行业内所有上市企业,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与企业间不论是图商,软件厂商,还是硬件厂商,企业规模并不大,还远未达到我们所设想的那样能够和IT行业巨头并肩。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刚刚起步,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而消费者以及投资者对于企业的陌生也会导致企业产品销售的不畅。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本身产品的单一性和专业性,产品面向群体狭隘。拿四维图新和高德来说,由于两家企业产品目前来看仅限于汽车地图导航领域的研发和销售,所以除了汽车厂商的需求外,别的盈利方面都在少数,这也直接导致其利润利的下降。由于去年日本地震对汽车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两家企业也在当年的利润增长上明显减退。
而3S行业内企业与其他IT行业高管薪酬对比情况来看,显然数字存在巨大差别。这充分反映了上述原因,IT行业起步早,开发范围广,普及率高,消费者基数大,种种原因都促使IT界的企业效益更加出色。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3S行业内上市企业如何改变当前产品结构,提升品牌知名度成为关键。不过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地理信息产业前景广阔,可开发产品多样,这些因素或都能使得利益增长前景被看好。
企业高管的薪酬情况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企业发展前景和行业普遍利益分布则取决于企业本身的创造,我们之所以统计薪酬情况,只做分析和参考,而企业究竟发展方向如何,这更加考验领导者们的眼光与决策。(齐欣)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