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上海借助遥感技术摸清湿地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遥感解译成果,本市已获得所有湿地斑块的湿地类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所属三级流域、植被类型与面积等信息。

泰伯网

图为2010年10月拍摄的江湾湿地,部分已经成为楼盘。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推进会”获悉,今年,上海将启动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涉及12个重点调查湿地,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五大类。

  上世纪九十年代,本市开展了第一次全市湿地资源调查,据今已有十多年。在这期间,上海的湿地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状况有显著改变。例如,受长江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河口的泥沙量不断减少,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淤涨速度降低,有些区域甚至出现了冲刷现象;滩涂围垦导致潮间带湿地,特别是高潮滩和中潮滩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另外,水质污染、外来生物入侵、人类活动干扰等都对湿地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和影响。

  本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对上海市湿地资源及其环境进行调查,查清上海市湿地资源现状,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建立上海市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对上海市湿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全面、准确、及时地分析评价和把握,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根据遥感解译成果,本市已获得所有湿地斑块的湿地类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所属三级流域、植被类型与面积等信息。根据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下一步将由区县湿地资源调查队,借助GPS进行地面验证和辅助定位,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类型、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保护管理状况等要素的数据,完成一般调查任务。(张建群 刘维光)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