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3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日前公布了2012年新当选的66位院士和10位外籍院士名单,其中包括3位华人学者,他们分别是布朗大学工程系教授高华健(音译)、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李凯(音译)和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刘兆汉(音译)。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日前公布了2012年新当选的66位院士和10位外籍院士名单,其中包括3位华人学者,他们分别是布朗大学工程系教授高华健(音译)、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李凯(音译)和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刘兆汉(音译)。

  高华健当选理由是他在薄膜和分层结构材料的微观力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李凯当选理由是他在数据储存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刘兆汉此次当选为NAE外籍院士,理由是他在电离层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在大气遥感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导才能。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该国工程界最高荣誉之一,授予那些在工程领域内从事研究、实践和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以及在新兴和发展中的技术领域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工程教育方面研发新方法的开拓者。目前院士总数达到2254人,外籍院士206人。

  其中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刘兆汉多年致力于无线电波电离层研究,科学贡献卓越,在大气遥测研究领域更具国际领导地位。

  刘院士为太阳大地物理学与遥测研究之先驱,亦为台湾太空计画开创人之一。他以早年的研究为基础,计画并指导「福尔摩沙叁号卫星星系计画」 (FORMOSAT-3/COSMIC)的推动。该计画始于2006年6月,为一大型台美双边国际合作计画,由台湾国家太空中心(NSPO)、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盟(UCAR)、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JPL)共同合作执行。福卫叁号卫星星系包含六颗卫星,以先进无线电波掩星技术建立全球大气即时观测网,故又称为「气象、电离层及气候之卫星星系观测系统」(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

  这个观测系统,每日可蒐集全球高达2500点的大气温度与湿度之高垂直解析资料,使每日天气预测中之风速与降雨量未来36小时以上的预测精準度大幅增加。全球重要气象预测中心,如美国国家气象局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均採用福卫叁号卫星星系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天气预报。因此,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进而与台湾国家太空中心签署发射新一代系统之合作协定,预计自2015年开始执行。刘院士在太空遥测技术上杰出的贡献与领导,动员了本地业界与学界的参与,为台湾建置了规模不大却成就非凡的太空计画。

  在相关的领域中,刘院士发明之电离层电脑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rized Ionosphere Tomography,简称CIT),具备应用多元与成本低廉的特色,是目前无线电波电离层遥测之关键技术。院士于早年职涯,发展一种包含多重闪射效应的闪烁理论,有效屡清无线电波流与大气互动关系的理解,更对脉冲电波通过紊流介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而后亦在在国立中央大学建立VHF 雷达系统以监测大气波与紊流。其太阳大地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为他在国际太空气象研究上建立了领导的地位。

  自90年代中期,刘院士带领一支来自不同领域的台湾科学家团队从事气候变迁与地球永续发展的研究,使得台湾的环境变迁研究,在东南亚区域内居于领导的地位。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为工程领域中最高荣誉之一。该头衔颁予在工程学之研究、实作与教育上有卓越贡献之学者,特别是相关技术之创新与发展,为工程学开拓新兴领域之研究,或在工程教育上发展出创新的教学模式。美国国家工程学院每年选出9至10位海外院士,其中学界与工业界人数约各占一半。在公布新任院士之后,该院共有2,254名院士,以及206位海外院士。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