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一年的方正国际并购山海经纬一事虽已画下句号,但却仍为人们所乐道。如今的方正国际已经正式完成对山海经纬旗下全部资产收购,至此,方正国际在公安PC平台软件建设市场已拥有超过70%的份额,有近30家基于其平台来开发应用的合作伙伴和开发商,在公安部推进的100多个城市示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公安部高度肯定。然而并购之后,方正国际将如何继续扩大在警用GIS领域的市场份额?市场控制权形成的同时是否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山海经纬的加入将如何在方正国际的IT服务全产业链布局中发挥作用?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采访了现任方正国际董事、副总裁兼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总经理周大良先生。希望与他近一步探讨在风风火火的并购之后,方正国际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产业之中,作为方正国际IT服务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将承担什么样的重任?更希望以方正国际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的发展战略为蓝本,看到我国警用GIS及整个GIS产业未来的发展。
摄影3sNews
周大良是伴随中国GIS产业一同成长的一代企业家,90年代初,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毕业后,他在老师的推荐下报考了北大遥感所,并开始了MGIS的研究,而这仅是基于windows3.0操作系统的一个小型GIS的实验室项目。但在他毕业时恰巧王选院士在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现方正集团前身)牵头成立地理信息室,意为结合方正自身的出版业务,开发地图出版软件。作为刚刚从北大遥感所毕业的周大良顺理成章的进入了这个队伍,自此也与方正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当时像周大良一样刚刚走上从业之路的年轻人来说,能在王选老师的领导下工作自然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之后在方正的发展也算一帆风顺,先后担任程序员、技术支持经理、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直至2003年创建北京山海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离开方正的十年间,周大良与他的公司始终专注于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十年后回归方正国际,组建并担任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总经理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背靠实力强大的方正集团,带着成熟的技术积累和业界运营经验,山海经纬的此次高调回归,也在不断吸引着各界敏锐的眼光。因为他们触动的不仅仅是GIS领域的企业,还有整个国内IT服务业领域的竞争者。与大型IT集团的并购重组,这或许是GIS企业又一全新的发展方向。
入行圆梦 做地理信息的中间件
加入方正不久周大良所在的团队,便开发了“方正智绘”,将地图出版和地理数据产业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使地图从纸质变成数字化,再变成可印刷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可以配合数据生产。因此方正生产的数据,不仅能够出版,同时也能够用来建库。这条当年看似稚嫩的路,却无意中成为支持周大良和他的团队按照王选老师“从地图出版系统入手,进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梦想去前进的动力所在。
《3S新闻周刊》:您最初加入方正时所从事的是哪一方面的工作?在方正的几年间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
周大良:最初的地理信息室有20多人的团队,花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开发“方正智绘”,然后开始做销售,我当时担任的是客户经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历练过程,因为要不断与客户交流,介绍和培训如何使用这款产品,为他们解决在软件实现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很好的了解用户需求,与市场和技术有一个更好的接触、融合。有了这一经历,后面我就逐步成为整个产品的开发总监、技术总监,从前台到后台的整体管理。后来原本的部门负责人去了加拿大,这个部门也就由我来接手。
《3S新闻周刊》:最初离开方正时,是如何想到自己去成立一家做地理信息行业的公司?
周大良:“从地图出版系统入手,进入地理信息系统”是王选老师未曾完成的第十个伟大梦想。所以在最初离开方正时,也曾面临很多新的选择,但考虑到方正智绘出版软件在全国有近2000套的销售量,如果放弃这个产品,这批客户的服务支撑就很难保证。我们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能轻易丢弃这批宝贵的客户资源。所以就决定自己成立一家公司,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3S新闻周刊》:为何会提出做地理信息的“中间件”这一概念?与加入方正后的战略调整有关吗?
周大良:在为北京奥运会做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时,我们最初是采用传统GIS软件开发,根本无法满足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信息共享。但是Google Map的出现,把瓦片地图技术应用到GIS里,通过瓦片实现Web二维和三维地图,从而使同一个瓦片去服务不同的终端,成为解决Web地图服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如果按照瓦片地图的思路把方正出版级的地图,发布到网上,效果一定非常好。这一创意和想法一直延续到此次重组并购后,也便有了做地理信息的中间件这一概念。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仅是一个像Google Earth一样的平台来开发和集成自己的应用,至于数据存在哪,后台用什么软件生成,并不为他们所关心。方正国际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中间层做强,然后更好、更多的去解决应用上的共性问题。“中间件”这一技术构想,正是希望架设地理信息与应用之间的桥梁。方正国际现在的警用地理信息平台软件,就是把所有与公安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到这个平台里,面向公安专用的一个中间层。
回归是偶然 又是机遇
十年后的山海经纬已经逐渐成为国内警用GIS产业中的精英企业,无独有偶,方正国际旗下的方正奥德在警用GIS方面的市场及品牌影响力也早已不容小觑,巧的是原本竟是“一家人”!所以在外界看来的“打架”对于双方来说倒不如用“一拍即合”来形容。对于周大良来说,他一直在为自己的企业探寻最佳的发展之路,投靠老东家当然是最好不过的,而方正国际对学成回归的学子自然也是双手欢迎。
《3S新闻周刊》:当初离开方正创办山海经纬时,是否有预计过十年后的回归?
周大良:应该说既有,又没有。为迅速扩大业务范畴,山海经纬曾经思考过很多条发展之路,也曾有许多融资机构或大型企业向我们发出邀请,但是创办山海经纬的初衷就是希望把“方正智绘”这个种子保持下去。也是对王选老师第十大梦想“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认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山海经纬回归方正国际,不仅为山海经纬谋划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能够使最初的梦想和追求一直保留下来。
《3S新闻周刊》:您最初是如何进入警用地理信息领域的?
周大良:02年起,北京市开始建设“数字北京”。山海经纬最初是承接了数字北京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后来又承接了空间数据的服务系统,政府的共享服务系统。“服务”这个理念一炮打响,为山海经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第二个发展机会便是08年奥运会。当时奥组委对北京市的奥运安保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实现多业务与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因此需要有信息的共享。当时的北京市仅公安部门也有十几项业务,非常复杂,需要建立一个警用的地理信息平台,能够让所有的业务警种呈现为一张图,并在一张图上去作业。
涉足IT 拓智慧城市新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方正国际并购山海经纬是开启了国内GIS行业的又一条发展之路。这个选择看似大胆,却是他为一手创办的山海经纬所选择的最佳成长之路。而方正国际与山海经纬的此次并购之所以会引来业界内外如此大的关注,也恰是因为它极有可能引发了业内企业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甚至是GIS企业集体向IT行业的靠拢。
目前方正国际正全力布局IT服务全产业链,引进摩根大通股权投资,与埃森哲战略合作,目的之一,就是提升自己在IT服务方面的能力。而在这一系列的行动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方正国际对山海经纬的并购。据了解,方正国际此次引入摩根大通的投资额高达2500万美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大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公安和地理信息等主营业务方向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作为一家有着国际背景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方正国际要打造的IT服务全产业链将更多的开始涉足信息化咨询与服务。
《3S新闻周刊》:通过此次的整合并购,方正国际已经在警用地理信息领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的战略将是什么?
周大良:目前我们刚刚踏出第一步的平台建设,未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
方正国际现在为公安系统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将公安所有的数据资源、技术情况以及系统全部整合到一个基础平台上。所以下一步在这个平台上的开发应用,将成为方正重要的投入方向。以原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为例,现已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并提出社会管理的创新,目的就是要打造和谐社会,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现在打工人员的观念,已不再是挣钱回家盖房子,而是拖家带口来城市定居。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远不适应这一社会现象。现在中央提出要建立全国实有人口的数字化,然而要实现实有人口管理,就要突破传统的常住人口户籍管理模式。目前,中央提出了实有房屋全覆盖及实有人口全覆盖的两实全覆盖。对于这种模式的实现,地理信息将是一个最好的支撑平台。我们的平台也受到了各级公安机关的认可。所以,包括社会管理、指挥调度、犯罪制图分析等基于GIS在各个业务部门的深度应用,也是方正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3S新闻周刊》:方正国际总裁管祥红在并购发布会时曾提出方正国际将不断加大在地理信息产业的投入。那么,在未来除了原有的公安GIS业务,是否还会更多的涉足地理信息产业中其他领域?
周大良:未来的发展大概分为两方面。一是公安GIS业务自身的纵向发展,包括涉密行业等更多的领域,都将有很大的应用延伸。另外,将更多的向非公安领域发展,这也是方正国际主要的市场扩展方向。最近我们公司提出了向智慧城市发展的思想。当然智慧城市最初是由像IBM这样大型的IT企业提出的。但是所有的政企部门都认可这样的理念,在中国,各地级市的政府部门,还有像神州数码、华为这样的IT企业都推出了这一概念。只是不同的厂商对数字城市的定位和理解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这个立足点,方正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首先从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开始实现智慧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百姓日常引用的水,能否入户直接饮用。在水质的监测方面,智慧城市要帮我们解决的就是自动化信息的监测和控制,从取水进厂到分析污水处理的全套流程。未来家家户户的智能水表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费,还能通过它来监测水质,与此同时,把整个流程合理的管理起来,实现信息化控制,这就是方正所提倡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智慧化理念。
此外,方正在智能交通方面的业务还将关注除路面交通以外的,整个城市的地铁、城铁、高铁等所有交通工具的智能化运行。在日本,一个大型地铁站有多达六层、每层20多个站台的地铁换乘站,是一个很复杂的交通网络,但是他们可以做到极为精确的控制和完善的管理,这也是方正未来在智慧城市方面所追求的一个方向。由于所有的信息化的控制,线路的管理都要与位置相关,所以在这个交通网络里,地理信息所扮演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
《3S新闻周刊》:作为对方正国际横向业务发展的技术支持,目前我们在GIS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如何更好的架构到方正的其他四大业务中?
周大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整合后的方正国际业务,还将更多的向医疗、电力以及金融等方面拓展,因为在这些领域,方正国际以前就有专属的应用和解决方案。而我们在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也都将有利于把GIS与信息的流动和信息的控制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构建低碳、环保、舒适的智慧城市。
《3S新闻周刊》:目前经过并购和一段时间的调整,方正国际在整个GIS领域以及IT服务全产业链的未来战略是什么?
周大良:在公安领域,我们要规划公安的综合信息化,以可视化为核心,进入整个公共安全领域。在非公安的行业把地理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的信息化控制技术进行结合,面向城市社会基础设施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整合之后,方正的IT视野比过去更广阔了。这也是目前很多做地理信息的人所共识的。实际上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数据加平台,将方正的应用框架变成一个面向行业的语言,面向行业的服务,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技术平台虽然很强大,但更强大是它对行业的咨询和服务能力。目前IBM在提供服务、咨询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告诉用户怎么干,用谁的东西最好,怎样去集成,怎样去保证最佳运行效率,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结果。所以IBM做得最好的不仅纯粹卖硬件,还有咨询和服务。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是非常缺乏的,这将是方正国际未来拓展的一个大的方向。(王帅)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