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全国统计工作会召开 现代科技助力统计工作

在一个多月前,国家统计局召开了全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汇报演示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统计工作并非始自今日。但要使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就不仅要以通过普查获得的最新数据为基础,还要与可即时更新维护的名录库系统保持同步。

  12月23日,一年一度的全国统计工作会如期开幕了。今年的工作报告,与前几年真的有些不同。因为近3年来,马建堂局长代表国家统计局所作的工作报告,皆由4个部分构成,除了前一年的工作总结、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强调和侧重。而今年的报告恢复了三段式结构,除了总结和计划之外,以一个完整的部分阐述了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主动把握信息技术变革大势,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前一个星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统计科研项目立项公告。6项重大项目中有3项都属于现代科技与统计工作这样一个主题。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统计工作的主旋律和主题词,应该也可以是——让现代科技助力统计事业发展。

  让现代科技助力统计事业发展,中国的统计工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1年,中国政府统计系统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举措,就是吹响了企业一套表改革的集结号和冲锋号。经过一个季度的动员、培训和部署,各项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2011年的年度数据和2012年第一个月的数据,都将按照一套表的形式、内容、流程运行。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统计系统也曾全面推行被称为一套表的制度方法改革。当年一套表,今又一套表。所不同的是,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质的全面的提升,从上到下形成了网络化的工作环境。所以,此次改革已经不是一套表的独自前行,而是与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共同构成了统计“四大工程”,同步推进,互相促进。

  以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正是改进统计生产方式、提升统计生产力的根本性措施。其可能带来的变化,一是更加规范、统一。统一标准,统一指标及代码,统一统计制度及表式。二是适度减轻基层负担。三是可以生产出更加丰富的统计信息。以名录库为龙头的企业一套表数据,经过联网直报和统一的数据处理,可以排列组合并汇总生成更多的分组数据。四是有利于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由于数据来自于基层的一套表,使计算机系统的逻辑审核更加直接和便捷,更便于发现问题和查找问题的根源。显然,“四大工程”的全面实施,既以现代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基础和条件,也是统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且必将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进而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

  让现代科技助力统计事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统计工作之中。早在一个多月前,国家统计局召开了全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汇报演示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统计工作并非始自今日。但要使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就不仅要以通过普查获得的最新数据为基础,还要与可即时更新维护的名录库系统保持同步。“四大工程”与地理信息系统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在“四大工程”全面推进的今天,地理信息系统有望在统计成果服务于社会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并反过来促进统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记得一年前的全国统计工作会上,马建堂局长高举一部小小的“手机”,介绍了PDA在巴西人口普查中的应用。其实呢,这部“手机”应用于统计,就是一个手持电子终端。在我们国家,PDA被广泛应用于CPI价格采集,便被称之为电子采价器。采集的价格数据通过审核后,可直接进入最顶端的平台和数据处理程序,既提高了效率,又可有效控制数据质量。所以,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巴西,在人口普查时点之后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布了普查的汇总数据。如果我们在一套表的基础上能够逐步精简各类统计调查制度的表式和指标,PDA的应用前景确实非常广阔。

  身在北京、且关注首都一些最基本数量特征的人或许会注意到,北京行政区划的面积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1.68万平方公里。但前几年,有关统计资料上,这个基本的市情市力数据变成了1.64万平方公里,少了400万平方公里。因为我们应用了空间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小卫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传感器对所获取的地理地貌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不仅准确地测量出全市的总面积,而且可以把耕地、林地、草地、湿地乃至建设用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尽管每一块土地上播种了什么,产量有多少,还需要现场察看、实割实测,但广泛应用遥感技术,首先整明白咱有多少地,便为说清楚“地有多大产”奠定了真实的基础。

  记得两年多以前,北京统计局队开展“寻找共和国记账人”的活动,一些老人拿出了变得发黄的账本。而在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且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三分之一以上的城镇记账户已经习惯了电子记账。每一笔收,每一笔支,都随时敲进电脑,报数时直接传输到统计调查部门的数据处理终端,不用调查员再一趟趟地上门收报表,且还可以在电脑中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了一段“流动的历史”。

  让现代科技助力统计事业发展,还有许多新的科技领域和科研成果等待我们去认识、去分享、去实践、去应用。马建堂局长的报告认为,科技中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报告既强调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重要性,也展望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景。云计算是一个听上去很美的专业词汇。百度上的词条解释说,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就被称为“云”。虽然无论是这一解释,还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许多相关文章,关于云计算的论述都还有些云里雾里,但一个共同的认识则是,云计算这一新的技术应用于统计工作,确实前景广阔,确实有助于统计能力的提升。物联网这一词汇刚出现时,常被人听成是互联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互联网是互联网,物联网是物联网,物联网或可以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和传感技术等,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倘能如此,很多统计工作中的难题将有望破解。如人的流量统计,我们或将不用再在每一个路口上去掰手指头了,我们毕竟只有十个手指头啊!

  工作报告在最后部分热情倡言,让我们“满怀激情地迎接中国统计现代化的春天”。统计现代化的春天悄然而至了。我们要跟上春天的脚步,让现代科技助力统计事业去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潘璠)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