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来,台湾地图有什么变化?位于台南的台湾历史博物馆与远东国际商业银首度合作,20日发表2012年月历“悠游台湾古地图,探索梦想地平线”,12个月份精选了12张台史博典藏的16至19世纪台湾相关古地图,带民众从台湾古地图中探索不同人眼中的台湾。
台湾相关古地图(3Snews 配图)
地图集的故事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探索东方,台湾在16世纪末的地图中与今日本琉球群岛一带,常被标示为一系列的小岛,虽有福尔摩沙(Formosa)之名出现其中,但仍不能很明确即指台湾岛。
到了163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制图师笔下完整呈现台湾的轮廓,1714年清廷派法国传教士来台测绘,画出只有西部平原的台湾地图,以及美国人1856探勘台湾后绘制的地图,每张古地图记录的不仅是台湾多变的形象与地理形貌,更反映了数百年来台湾的涉外关系与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月历中7月份的中华沿海地区海图,目前台湾仅见台史博搜藏。这张1728年Johannes van Keulen出版的地图,呈现17世纪荷兰时期的台湾地理样貌,是目前所见印刷出版的西方古地图中,描绘台湾最详尽的一张。
图中不仅详细描绘台湾西部沿海海岸线,随着17世纪荷兰人前往东部地区的探金行动,对东部地区海岸线、原住民村社等也细致描绘,甚至将这些以红点标示的原住民村社串连起来,还可大致看到荷兰人东部探金所走的路线。
台史博馆长吕理政表示,台史博共藏有300余张古地图,地图不仅是地理资讯媒介,更可以从图中读到多元而丰富的台湾故事。他也希望藉由这次的契机启动往后更多的企业合作,也透过文物的授权运用,让民众藉由不同的平台与载具亲近博物馆的文物,认识台湾的历史与文化。 (赵家麟)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