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天地图"全球点击1.8亿次 灾害防治应用突出

基于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各类网站与应用系统层出不穷,已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共同研制的“灾情地理信息”系统自运行以来充分发挥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功能,已发布灾情22种,发布灾情文档5456张,系统点击次数为119561次。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局长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地理信息民族品牌天地图自2010年10月21日开通以来,运行情况良好,累计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8亿人次的访问,单日峰值超过665万次。

  基于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各类网站与应用系统层出不穷,已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共同研制的“灾情地理信息”系统自运行以来充分发挥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功能,已发布灾情22种,发布灾情文档5456张,系统点击次数为119561次。

  据专家介绍,全国各行业、各领域通过服务接口建立了大量基于天地图服务资源的网站及业务应用系统,开展了公益性乃至商业化服务。“灾情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天地图应用示范之一,于2010年接入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各类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中为政府部门抢险救灾、指挥决策等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通过该系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国家减灾中心每日提供的“昨日灾情”文档信息,按灾情发生位置、类型等,通过象形符号标注到天地图中,同时在标注区域内加载详细的灾情文字描述信息。该系统充分利用天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灾情事件的快速空间定位,为应急处置提供了直观、翔实、权威的地理信息数据,为政府决策部门快速提供了有关自然灾害的信息管理服务,为社会公众实时了解灾情态势及救援情况提供了有效快捷的途径。

  2011年12月2日,山西长治市壶关县遭受低温冷冻和雪灾,西藏阿里地区发生地震,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发生地震。接收到灾情信息后,“灾情地理信息”系统立刻在天地图上分别准确定位出这三个灾情发生地,同时加载灾情象形符号,分别表示为白色的低温冷冻符号和红色的地震符号。系统访问者一旦将鼠标移动到这三个象形符号周边,就会看到该灾情的简单文字描述信息,如灾害类型、受灾程度等。点击这些象形符号,就会进入受灾地区的详细地理信息背景环境,获取救灾亟需的地理信息数据。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或国家减灾中心门户网站,直接登录“灾情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查询浏览。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周边的环境信息,也可以按时间、地域、灾害类型等要素分类对灾害信息进行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这些要素分类对灾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表。

  此外,黑龙江省通过建立“黑龙江位置服务平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特种车辆监控,使用者可以准确了解车辆的实时交通信息,在第一时间掌握车辆动向;国家电网开发中心建立了基于天地图的业务支持系统,对全国各个站点的业务情况进行网络管理,目前已完成测试,即将并入业务网;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也利用天地图进行事件地点显示与标注,辅助新闻报道。此外,各使用单位还先后建立了“国家减灾中心灾情地理信息系统”、“武汉江夏区行政管理系统”、“广西大地测量基准成果管理与服务系统”、“辽宁省森林公园查询系统”、“山西联通应用系统”、“第六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电子地图”、“山西省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国长城信息网”、“黑龙江省应急管理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等。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