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解读陕西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未来五年,陕西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年增长12%以上,到2015年经济总量将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陕西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年增长12%以上,到2015年经济总量将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发展目标。

  陕西省气象局在“十二五”的关键年,抓准机遇,迎难而上,紧密围绕地方发展战略谋划气象事业发展,在全国率先推动《陕西省“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提出到“十二五”末,陕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气象服务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处于全国中上水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处于全国领先;加速推进陕西省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使陕西气象事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先进行列,若干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较好地满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对气象工作的需求。

  11项指标明确考量标尺

  如何科学、客观地衡量“十二五”期间陕西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陕西省气象局局长李良序指出,《规划》对此明确提出了11项主要指标任务。到“十二五”末,陕西要实现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提前3~5小时;气象灾害监测率和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95%;公众气象服务综合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暴雨预报准确率和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3%;所有乡镇建立气象站;对有条件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区域实施全覆盖,人工防雹增雨(雪)作业效益提高10%,人影作业点标准化率达100%;建设4~6个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大气科学实验室;农村气象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数减少30%;雷电防护检测覆盖率达90%,农村防雷工程建设覆盖率达10%;30%基层台站建设达到一流水平;具有省级以上水平的领军人才或骨干人才达50人以上。

  围绕“转变”做好文章

  李良序介绍,“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绿色、低碳、安全成为发展的主流,新能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轨道交通、电力生产与用电负荷预测、电网安全等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和部门,对气象服务的专业性、时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与生活、出行、健康密切相关的气象信息更加关注,对精细化、个性化、无缝隙天气预报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政府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也要求气象部门相应地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要基本适应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对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面向需求,服务引领;一流目标,加快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强业;统筹集约,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全面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着力完成五项具有陕西特色重点任务。一是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先导,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强化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防御,加强交通气象服务,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增强雷电防护服务能力。二是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拓展点,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气候系统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三是以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强化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四是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要务,增强整体实力和保障能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强化综合气象观测基础,全力推进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增强资料应用和装备保障能力。五是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增强事业发展软实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科学研究,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完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推进气象文化建设。

  八项重点工程瞄准强省目标

  总结“十一五”期间气象工作取得的经验,李良序认为,“项目带动、南北互动、文化助推”是促进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抓手”,是事业发展的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

  因此,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目标要求,与中国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和陕西省“十一五”气象在建项目相衔接,“十二五”期间,陕西气象事业发展明确了将继续以“项目带动”“南北互动”“文化助推”为抓手,落实好实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系统工程、交通气象服务工程、防雹增雨跨区域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体系建设(二期)、山洪地质灾害等易灾地区气象预防工程以及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改善及软实力提升工程等八项重点工程。全面贯彻中国气象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省三大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四个一流”和“提升四个能力”为指引,努力构建有陕西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适度超前建设气象强省,为陕西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借力“东风”好远航

  除了负责牵头陕西“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外,陕西省局还积极参与了陕西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陕西省“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陕西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陕西省“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等5项政府重要规划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农业遥感等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减灾体系”“强化气象监测预警非工程措施”等气象防灾减灾内容被写入《纲要》;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气象监测预警与减灾救灾建设工程、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系统建设工程等陕西省局部分重点工程也被写入了省级专项规划。

  今年3月,陕西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正式签署《共同推进陕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协议》;《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正式施行;《陕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被纳入省政府预案体系管理的气象灾害防御专项预案;陕西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已成立运行,榆林、铜川、商洛、汉中4个地市及11个县(区)政府也已成立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陕西省政府已下发《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10个县(区)出台本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商洛市和全省11个县(区)出台应急准备认证管理办法……

  目前“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已初步形成,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强化。李良序多次感慨:“陕西气象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气象工作已经更好地融入了地方经济建设大局。”对于身处中部欠发达省份的陕西气象部门而言,“十二五”的发展成就大小直接决定了未来陕西气象事业能否顺利实现跨越发展。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